第一块“的确良”是怎样诞生的?企业的自主创新如何不断向前发展?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确良”一度风靡全国。创新,在国产“的确良”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块“的确良”是怎样诞生的?企业的自主创新如何不断向前发展?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穿衣主要靠棉花,种棉花就得占用耕地。为了不占耕地还能穿好衣,我国决定生产化学纤维——“的确良”。
1974年,辽阳石油化学纤维总厂开始大规模开工建设。虽然条件艰苦,技术落后,但建设者们以苦为乐,热情很高。
大家想尽办法创新技术。一些成果不断涌现。1979年1月,辽化生产的第一批纤维原料织成涤棉细布,第一块国产“的确良”正式诞生。
2017年,辽阳石化成为国内首家稳定量产共聚酯的厂商,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国内空白。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沈鼓集团研制出的乙烯装置用离心压缩机,整体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由中国宝武太钢集团量产出的宽度600毫米、厚度0.015毫米的不锈钢精密箔材,更是成为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宽最薄的不锈钢精密箔材。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实干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的国有企业正在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
监制:刘刚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张平锋
统筹:韩珅、王志斌
编导:陈晓宇
记者:姜赛、高铭
包装:夏勇
海报:刘萌萌(实习)
部分素材来源: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最新评论
为您推荐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种下一棵“幸福草”
是谁发明了菌草技术?菌草又是如何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的?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将聚焦...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治淮安澜 人水共生
淮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70多年来,淮河如何从大水泛滥变大河安澜?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带你回顾淮河沿...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在那遥远的地方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践行“两山”理念,沿着绿色发展之路开拓前行,新时代美丽中国的画卷将更加壮美,美好生态将为人们...
-
新华社记者说丨“洋记者”为你讲述习近平十年两会故事
点开本期《新华社记者说》,让“洋记者”为你讲述总书记的十年两会故事。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草原的星火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中华文明的“寻根之门”
历史和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将穿越时空,把镜头对准仰韶文化,与您一同探索...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不是外人”的外国人
哈萨克斯坦小伙子马文轩,来到中国将近10年。他攻克了“语言关”、研读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还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感受到周...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自强不息 大地清华
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她诞生于何时?熔铸了怎样的价值底色?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带...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