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70多年来,淮河如何从大水泛滥变大河安澜?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带你回顾淮河沿岸人民追梦安澜的艰苦历程,探寻人水共生的密码。
千里淮水,浩浩汤汤。淮河曾因水害频发,一度被百姓称为“坏河”。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淮河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淮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70多年来,淮河如何从大水泛滥变大河安澜?在“世界水日”来临之际,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带你回顾淮河沿岸人民追梦安澜的艰苦历程,探寻人水共生的密码。
“爹也盼,娘也盼,只盼淮河不泛滥……”这是沿淮河地区曾经流传的一首民谣。从大禹治水开始,历朝历代做过努力,但都难以有效治理淮河水患。
1950年,淮河再次遭遇大洪水。由于水势凶猛,受灾人口共990多万。同年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新中国治淮自此拉开序幕。
为了确保淮河中游重要城市、工矿企业和交通大动脉的安全,1953年建成了王家坝闸。它与蒙洼蓄洪区一起,为淮河中下游筑起了一道防御洪水的坚强屏障。
2020年7月,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时隔13年再次开闸泄洪。2020年汛期,淮河无一人因洪伤亡,主要堤防未出现重大险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编制淮河流域综合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等,全面推进新时期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
未来,淮河沿岸人民将继续提升淮河流域抗御自然灾害的现代化水平,不断强化河湖管理,持续提升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能力,推动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监制:刘刚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张平锋
统筹:韩珅、王志斌
编导:李俞辉、姬杨、马牧旺青
记者:姜赛、金剑
摄制:汤阳、宋时佳
包装:夏勇
海报:张澜涛(实习)
部分素材来源: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安徽省水利厅
阜阳市广播电视台
淮南市广播电视台
蚌埠市广播电视台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最新评论
为您推荐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在那遥远的地方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践行“两山”理念,沿着绿色发展之路开拓前行,新时代美丽中国的画卷将更加壮美,美好生态将为人们...
-
新华社记者说丨“洋记者”为你讲述习近平十年两会故事
点开本期《新华社记者说》,让“洋记者”为你讲述总书记的十年两会故事。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草原的星火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中华文明的“寻根之门”
历史和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将穿越时空,把镜头对准仰韶文化,与您一同探索...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不是外人”的外国人
哈萨克斯坦小伙子马文轩,来到中国将近10年。他攻克了“语言关”、研读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还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感受到周...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自强不息 大地清华
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她诞生于何时?熔铸了怎样的价值底色?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带...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一针一线“绣”出幸福
苗绣是如何起源的?在保护和传承苗绣技艺方面,苗族人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路上,他们又是如何推动苗绣由“指...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穿越时空的“潮”
在广东,有这样一个地方:行走其中,随处可见鲜活的千年历史见证,能够在古香古色中感知全新韵味。这里,就是潮州。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