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小伙子马文轩,来到中国将近10年。他攻克了“语言关”、研读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还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感受到周围人给予的家人般的关心帮助。
哈萨克斯坦小伙子马文轩,来到中国将近10年。他攻克了“语言关”、研读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还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感受到周围人给予的家人般的关心帮助。从喜欢到热爱,他逐渐把陕西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2021年底,陕西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马文轩主动报名做社区抗疫志愿者,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他说“我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这句话说出了许多中亚国家留学生的心声。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带您走近这个“不是外人”的外国人,感受他对中国的深厚情谊。
目前就读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的马文轩从小就热爱中国文化。他的父亲在家乡开了一家中医诊所。马文轩看到村子里的病人经过中医治疗得到康复后,就萌生了一个心愿——长大后到中国学习中医。
在马文轩的求学路上,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马文轩每天花大量时间阅读古文,把知识点逐一学懂弄通。
在老师看来,马文轩对中医药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与感情,他非常喜欢临床工作,对患者“望闻问切”都很有耐心。在同学眼中,马文轩学习很认真。每次医院有实习,他很早就起床出发,随后还会跟同学分享、练习。
2021年底,陕西出现新冠肺炎疫情。马文轩在接受核酸检测时,考虑到自己本就是医学生,可以凭借专业知识帮到大家,就决定报名做所在社区的抗疫志愿者,和大家并肩战斗。
疫情期间,马文轩负责给小区居民搬运生活物资。每箱物资约5公斤,他每天都要搬运100多箱。除此以外,马文轩还协助核酸筛查、维持社区秩序……凭借略带关中口音的普通话和娴熟手法,马文轩的“外国人”身份一度没有被发现。
“我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这句话说出了中国同中亚五国人民互融互通的深厚友谊。回望过去,共建“一带一路”在中亚地区开花结果。站在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同中亚国家开启双方合作新的篇章,必将有力增进地区国家人民共同福祉,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监制:刘刚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张平锋
统筹:韩珅、王志斌
编导:李林欣、甄晓博
记者:陈昌奇、吴鸿波、郑昕、张晨俊
包装:夏勇
海报:刘萌萌(实习)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最新评论
为您推荐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自强不息 大地清华
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她诞生于何时?熔铸了怎样的价值底色?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带...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一针一线“绣”出幸福
苗绣是如何起源的?在保护和传承苗绣技艺方面,苗族人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路上,他们又是如何推动苗绣由“指...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穿越时空的“潮”
在广东,有这样一个地方:行走其中,随处可见鲜活的千年历史见证,能够在古香古色中感知全新韵味。这里,就是潮州。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廉相陆贽
陆贽在贪腐成风的封建官场上,是如何保持洁身自好、清正廉洁的?对当时的官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重温陆贽的故事,又能得...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观千垣万宿 探寰宇苍穹
步天歌观千垣万宿,举天眼探寰宇苍穹。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将与您一同走近“中国天眼”,求索未知的奥秘。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小吃中的大产业
沙县小吃是如何从闽中走向全国,成为国民美食的?又是如何带动当地就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将带您一...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一渠南水润北方
一渠清水怎样实现永续北送?背后隐藏着哪些“创新密码”?全面通水7年来,这项世纪工程又是如何改变中国的?本期《习近平讲述...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蓝天曾有雄鹰飞过
八十多年前,当中国人民正在遭受日本法西斯疯狂侵略的时候,一群年轻的“雄鹰”曾在中国蓝天壮烈地飞过,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