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创造中国速滑的历史!看冰雪中国“虹”

  • 故事人物
    • 张虹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共青团中央
  • 发表时间
    • 2022-02-01

2014年2月,在索契冬奥会上,张虹夺得女子1000米速滑冠军,成为中国参加冬奥会30多年历史中赢得速滑金牌的第一个中国运动员。今天让我们来了解她的故事。

“不断地滑行,对我来说意味着希望;速度对我来说意味着胜利,夺冠对我来说意味着突破;告别赛场意味着换一种身份拥抱奥林匹克,我在冰雪的世界里,用体育的方式致敬时代。我是张虹,突破自我,人生不设限。”
——中国速度滑冰奥运冠军张虹

从北京到北京:张虹揭秘“双奥”之路

2022年冬奥会进入最后几天的倒计时,北京即将成为第一个既举办夏奥又举办冬奥的“双奥之城”。

2022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已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3亿人上冰”正是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奥时,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而张虹当时作为北京申奥代表团唯一的现役的申奥大使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她回忆道,“当巴赫主席翻开北京2022那一刹那,我觉得一辈子都值了”。“举办夏奥会,举办冬奥会,实现三亿人上冰的目标,这是在其他国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张虹的这份自信,源于背后祖国的强盛,源于她征战赛场,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务时,所感受到的祖国力量。

首金!她创造中国速滑的历史

2014年2月,在索契冬奥会上,张虹夺得女子1000米速滑冠军,成为中国参加冬奥会30多年历史中赢得速滑金牌的第一个中国运动员。

 “当我上到跑道的时候,裁判要准备发令的时候,全世界任何的事情我都看不到。我专注到我能感受到我的呼吸,我的心跳,我能感受到我每一次摆臂,每一次蹬冰的距离跟力量。仿佛我的身体,我的冰刀和冰面已经融为一体了,一直冲到最后的终点线,然后冲过去那一刹那,所有的观众都回来了,真是一种享受。”

对于夺冠,张虹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她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这个时代和一代又一代冰雪运动员的无悔接力。

 “罗致焕老师的那个年代,中国没有参加冬奥会的资格;叶乔波姐的时代,冰雪赛场上没有中国的裁判;而到了2014年,我们的话语权,我们的所有都很稳定了,所以我才能有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好的场馆,这么好的教练,这么好的团队去让我站在这块赛场上。这枚金牌才能在我这个80后运动员身上得到实现。”

创造了中国冬奥历史的张虹,在20岁时,曾经是一个徘徊在退役边缘的短道速滑运动员。

2000年,12岁的张虹被选入哈尔滨市专业队,当时的她被寄予厚望。两年后,张虹在电视里看到中国运动员杨扬,在美国盐湖城举行的第十九届冬奥会夺得金牌,对她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时我就想我一定要在我的运动生涯实现一个梦想,就是比一次世界比赛。”

然而事与愿违,从12岁到18岁,勤学苦练的张虹,一直没有机会走入国家队,更是无缘世界舞台。“可能也是因为我的身高过高,可能也是因为我的专项不够强。”

当时,摆到张虹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退役,要么转项。正在张虹面临重要人生抉择的时候,一通电话改变了她的命运。

“2008年,然后我就接到了一通电话,是我们队里的一个领导,他说你愿意试试速度滑冰吗?我说那好。”

就这样,张虹从短道速滑转到速度滑冰,当时的张虹没有冰鞋、冰刀,速滑队教练冯庆波就把自己的冰鞋和冰刀送给了张虹。
 “之后才知道那双冰鞋是我教练自己的,他自己的鞋,自己做的刀,我也是滑了他自己做的刀,一直到拿奥运冠军,一直到退役。”
冯教练科学的训练方式、良好的团队气氛,给了刚刚转项的张虹莫大的安慰和鼓励,之后张虹不断磨练技术,稳步提升自己的成绩。转项练习速滑6年后,张虹站上了索契冬奥会1000米的赛场,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她以1分14秒02的成绩力压其他选手夺冠,拿到了中国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枚速度滑冰金牌。

不说再见,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索契夺冠,创造历史的张虹,携冠军之勇,在赛场上所向披靡:

2015年11月24日,在速度滑冰世界杯盐湖城站比赛中两次夺得500米冠军。2016年1月,在第13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度滑冰比赛上,获得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三项冠军  ;2月,获得速度滑冰短距离全能世锦赛女子500米第一次比赛冠军 。

正当张虹踌躇满志,备战平昌冬奥会的前一年,膝盖发出了警告!此后张虹就一直饱受右腿内侧半月板损伤和膝盖软骨劳损的困扰,单从膝盖中抽出的积液便足足有6管,伤病使她每一个动作都困难重重,甚至连下蹲都完成不了。

2018年2月18日,完成平昌冬奥会比赛任务的张虹在社交网络上宣布自己暂别赛场。那时候,她内心还有一个小小的火苗,“能够站在家门口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为了这个梦想,虽然告别赛场,张虹还是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做核心训练。“每年都有去医院检查,可是医生说你的膝盖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办法去做高强度的训练。”年复一年的相同“审判”,让张虹终于放弃了重返赛场的念头。如今,每每看到自己在2014年索契夺冠视频时,张虹都会热泪盈眶。

“这么多年了,我看自己夺冠视频一直都很平静,但是这半年,我每看一次都会热泪盈眶,因为我知道那块赛场不再属于我了,我之前是一直觉得我要回去,我可以回去,我有能力回去。可是现在我刚刚去接受这个事实,再也回不去了。

从赛场滑向国际舞台

2018年2月25日,张虹成功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语言的问题,因为年龄小,加上知识层面上的不足,所以我特别特别的不自信。无论是做国际工作还是做国内工作,你要是没有自信的话,你就没有办法说话语权这三个字。”

从此,学英语、备战雅思托福、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张虹不断突破自我。凭着多年来练就的决心和毅力,张虹终于华丽蜕变,从运动员成长为一名自信优秀的国际体育工作者,投入到了奥运工作。

随着工作阅历的增长,张虹逐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申奥到举办奥运的这七年,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和变化,真的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达不到的。无论是专业运动队的培养还是大众体育,青少年运动,包括整个冰雪产业,我们真的看到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国家的支持、国家的力量。”“北京是全世界第一个既举办夏奥又举办冬奥的城市,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我的自信不是来源于我自己,不是来源于我的英语能力,或者来源于我在奥委会的知识,而是来源于我的祖国。我们每一个人都代表着自己的国家,当我自己建立起信心的时候,其他身边的人也会更想听你的故事、听你的声音。”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