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泥人赵”让年轻人爱上国潮

  • 故事人物
    • 赵恩民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河南省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人民网
  • 发表时间
    • 2022-01-27

今年60岁的赵恩民,人称“泥人赵”,毫无形状可言的一块泥巴,经他两手拍揉、捏刻,立马有了血肉。“泥人赵”泥塑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赵恩民和学生们也追赶着新的潮流。

推开“泥人赵”工作室的红色木质大门,就进入泥土的世界:桌子上、展架上、甚至地上都摆满了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泥塑,一个个憨态可掬的泥娃娃,瞬间唤起了童年记忆。

今年60岁的赵恩民,人称“泥人赵”,毫无形状可言的一块泥巴,经他两手拍揉、捏刻,立马有了血肉。

不同于很多头身一体的泥塑,赵恩民捏出的娃娃,头部不仅可以灵活转动,四肢也可以变换角度,甚至更换新的身体。“这就是中国泥塑‘塑空’绝技。泥塑里面是空的,这种技艺秦汉时期就存在了,比如我们熟悉的兵马俑。”在“塑空”绝技基础上,赵恩民改变传统泥塑一旦成型不能改变的特点,让头手能灵活转动和互换,重量也比传统泥塑减重四分之三。

赵恩民介绍,泥塑分为三个派别,北派多以四大名著为蓝本,色彩鲜明,以天津“泥人张”为代表,可以添加其他材质;南派以戏曲人物为蓝本,俗称“捏戏文”,“惠山泥人”比较典型;而“泥人赵”所属的中原流派以手工捏制为主,作品无彩无饰原生态,更显泥土本色,作品通过肢体变化和面部表情表现人物的精、气、神。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设计结合,一系列文创产品涌现,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品”。“泥人赵”泥塑成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赵恩民和学生们也追赶着新的潮流。

赵恩民如今经常做直播,在镜头前教网友捏泥人,他希望在形式上推陈出新,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结缘。“没想到这么受欢迎,最高时候观看人数达到七八十万人,甚至有人专门来郑州学习。”

今年的河南春晚,赵恩民的泥娃娃们也将登台展演。赵恩民说,春晚是春节期间的文化大餐,而互联网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希望通过网络平台,能有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项手艺。

2020年春节以来,疫情防控人员冲在一线,赵恩民有感而发,用泥塑创作了三组作品,还原一线人员消杀防疫、核酸检测等场景,为了将人物的神态充分展现出来,连人物手部的细节也会反复雕刻。“作家用文字记录历史,画家用画笔描述细节,我这个手艺人,就用泥塑来记录这些感人的画面”。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