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渠清水怎样实现永续北送?背后隐藏着哪些“创新密码”?全面通水7年来,这项世纪工程又是如何改变中国的?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带您走近南水北调,体味南北情长。
2002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落地。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通水。一渠清水怎样实现永续北送?背后隐藏着哪些“创新密码”?全面通水7年来,这项世纪工程又是如何改变中国的?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带您走近南水北调,体味南北情长。
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南水北调的构想提出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一代代研究论证、推敲方案,一次次跋山涉水、实地勘探。2002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终于出炉。党中央作出分东、中、西三路实施南水北调的战略决策。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创新密码”:世界最大输水渡槽、首次隧洞穿越黄河、世界最大规模现代化泵站群等。数十万建设者攻克一个又一个世界级难题。
南水北调工程全面通水7年来,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近50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达1.4亿人,4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格局因调水得到优化,一度干涸的河湖也重焕生机。
南水北调,世纪工程,造福人民,更是依靠人民。为了清水永续北送,8省市150多个县市4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正在推进东、中线后续工程规划建设,同时开展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等前期工作。
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通过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保障移民发展,做好后续工程筹划,南水北调工程必将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监制:刘刚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张平锋
统筹:韩珅、王志斌
编导:李俞辉
记者:李俞辉、陈晓宇、尚昆仑、姜亮、岳文婷
包装:夏勇
海报:刘萌萌(实习)
部分素材来源:石家庄日报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为您推荐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蓝天曾有雄鹰飞过
八十多年前,当中国人民正在遭受日本法西斯疯狂侵略的时候,一群年轻的“雄鹰”曾在中国蓝天壮烈地飞过,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与世界共赢
20年来,中国如何履行承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又如何为区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提供助力?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与您共同回...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艾滋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1985年6月,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三十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采...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状元”实业家
他白手起家,将一座落后的封建小城打造成“中国近代第一城”,并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程。他兴办实业、倾资兴学、以商养学...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被密藏的《皇舆全览图》
18世纪初,有这样一幅中国地图,历经多年绘就,科学水平空前,走在世界前列。它就是《皇舆全览图》。但是,这样一个重要成果却鲜...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烽火玫瑰胡济邦
在苏联卫国战争的战场上,胡济邦作为唯一一位中国记者,以柔弱之躯经历了战争全程,并冒着生命危险报道了苏联人民的坚贞不...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抗疫精神
抗疫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它又是如何激励中华儿女同疫情作斗争的?《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中国共产党...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正是在交流互鉴中,东西方文明彼此发现、彼此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