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白手起家,将一座落后的封建小城打造成“中国近代第一城”,并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程。他兴办实业、倾资兴学、以商养学,一生所获财富,皆为社会服务。这个人就是张謇。
他白手起家,将一座落后的封建小城打造成“中国近代第一城”,并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程。
他兴办实业、倾资兴学、以商养学,一生所获财富,皆为社会服务。
这个人就是张謇。
习近平总书记如何评价他?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张謇又如何“以企业家之力,行社会化之事”?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与您一起走近张謇,感受这位民族企业家的初心。
张謇,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父亲秉持“耕读传家”的古训,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家族命运。张謇从小被送入私塾学习,但他的入仕之路并不顺利。直到1894年,41岁的张謇才高中状元。
然而,风雨飘摇的清廷让张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变得晦暗不明。他认为,“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 于是很快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即回家乡办实业。
1895年,张謇在唐家闸创办大生纱厂。他从零开始,逐一解决设备、技术、人才等问题,此后又相继投资或参股设立了榨油厂、印刷厂等,构建了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并进一步发展了运输、金融等产业。
张謇从商取得成功,却始终怀揣济世理想。1903年,他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民办师范——通州师范学校开始招生。他特意为学校写下“坚苦自立、忠实不欺”的校训,体现崇尚实学、注重实践的教育思想。
张謇在南通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并亲自题写了一副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充分反映了他创办南通博物苑的初衷。
张謇一生践行“教育强国、实业强国”梦想,激励着我们要增强爱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监制:刘刚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张平锋
统筹:韩珅、王志斌
编导:李林欣、曹彦语、李俞辉
记者:林凯、曹彦语、姜赛、李林欣、杨志刚、甄晓博、李世杰(实习)
包装:夏勇
海报:朱宇琪(实习)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为您推荐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被密藏的《皇舆全览图》
18世纪初,有这样一幅中国地图,历经多年绘就,科学水平空前,走在世界前列。它就是《皇舆全览图》。但是,这样一个重要成果却鲜...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烽火玫瑰胡济邦
在苏联卫国战争的战场上,胡济邦作为唯一一位中国记者,以柔弱之躯经历了战争全程,并冒着生命危险报道了苏联人民的坚贞不...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抗疫精神
抗疫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它又是如何激励中华儿女同疫情作斗争的?《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中国共产党...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北大荒”变“北大仓”
被称为北大荒的黑龙江垦区,面积相当于一个半海南岛。偏僻、荒蛮、寒冷,曾是它的代名词。70余年,几代中国人在这里挥洒青春,...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飞驰的高铁
时光奔腾向前,发展一日千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铁发展进入快车道,年均投产3500公里,成功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抗震精神
什么是抗震精神?它的内涵又是什么?《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系列特别报道,为您讲述百年大党不朽的精神...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 | 这,就是“共和国摇篮”
瑞金,这座被赤色浸润血脉深处的红色故都,目睹了“红色中国”的建政传奇,培育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见证了鲜血凝...
-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抗洪精神
最是风雨考验人,最是风雨见精神。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系列特别报道,与您共览这场“洪水无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