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前,在江西南昌国民党军法处看守所阴森的牢狱里,方志敏写下的《可爱的中国》,洋溢着无法阻挡的光明与希冀。在狱中,他顽强不屈、坚持写作,为后世留下《清贫》《在狱致全体同志书》等近14万字的著作。
2018年,电影《信仰者》上映。影片真实还原了方志敏和战友们在辗转突围、深陷高墙的逆境中,坚持信仰、始终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86年前,在江西南昌国民党军法处看守所阴森的牢狱里,方志敏写下的《可爱的中国》,洋溢着无法阻挡的光明与希冀。在狱中,他顽强不屈、坚持写作,为后世留下《清贫》《在狱致全体同志书》等近14万字的著作。
逆境求生的峥嵘岁月里,该如何理解这份坚定的信仰?身处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方志敏为何能在他人生的最后一段,留下不朽的篇章?
方志敏为何坚持北上?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率红十军团北上抗日,遭到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被七倍于己的敌军重重围困在江西省怀玉山区。2018年,电影《信仰者》上映时,距离方志敏英勇就义83年。《信仰者》聚焦的是方志敏被捕后的狱中生活,用不断闪回的方式,他回忆着革命斗争的点滴。
彼时,中央红军主力已经开始战略转移,红十军团孤军北上、危险重重。前路凶险,方志敏又何尝不知?他曾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
江西省弋阳县党校副校长、方志敏干部学院讲师诸葛方林是方志敏的家乡人,研究方志敏多年。在他看来,方志敏当初的选择,有两点考虑。
“一是执行中央的命令,他是对党特别忠诚的,他当时讲‘党叫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当时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了,他必须策应红军转移。同时,国民党污蔑共产党不抗日,这个时候,北上抗日先遣队执行北上抗日的任务。”诸葛方林说。
《北上!北上!》到《信仰者》
《信仰者》的片名曾由《北上!北上!》改为《第十军团》,最后定为《信仰者》。在诸葛方林看来,“信仰”二字应该这样解释:“方志敏之所以信仰,是因为他信仰马克思主义,他自己讲我是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为什么电影叫《信仰者》,这份信仰是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信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方志敏仍然坚定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
如果说,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先遣战是电影叙事的一个维度,那么,方志敏在狱中创作《清贫》《可爱的中国》等文稿就是电影的另一条重要线索。
《可爱的中国》手稿
方志敏被关押在南昌军法处囚室的半年多时间里,他用敌人劝降的纸笔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16篇文稿,近14万字。
方志敏的清贫:对自己、对家人
囚房变书房,方志敏感染了狱中的看守人员,感动了原国民党高官胡逸民,这些文稿包括三篇写给党组织的密信经由狱中人士辗转传出后留存至今。诸葛方林说,方志敏在1935年5月2日写下《可爱的中国》,24天后,又写下《清贫》,表达光明希冀的背后有他的用意。
“自己深陷牢狱,中央红军、中国革命都处于低谷,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不管是内忧和外患,都是对中国人民不利的。”诸葛方林表示,“可是方志敏在那个时候告诉同志们不要悲观,中国一定有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再过了24天,他又写下《清贫》,他告诉同志们,我们共产党人有一个别的政党所没有的,那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这是我们共产党人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地方。”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牺牲前,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竟没有一文钱。
方志敏探索的“方志敏式”根据地
方志敏的家乡——江西上饶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村中老人如今仍会时常唱起名叫《湖塘塌塌岭》的歌谣,方志敏“两条半枪闹革命”的英名伴着歌谣口口相传。
湖塘村一角
电影《信仰者》以方志敏自述的形式,寥寥数笔,勾勒出他对家乡生活的回忆。“我出生在一个黑暗的时代,受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高小毕业后,由于生活拮据,我只能去教会学校学习。这期间我读到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1924年我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的派遣,我于1927年底在弋阳、横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了横跨闽浙赣皖四省边界的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方志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方志敏深刻认识到,根据地要长久存在和发展,不能仅靠农民种地打粮,还必须更为广泛地开展经济建设。为了打破国民党对苏区的封锁,方志敏极力推行与白区民众做生意,免除他们一定的税收。
烈士邱金辉曾追随方志敏参加和指挥弋横起义,他的孙子邱爱斌听老一辈人讲过多次方志敏在苏区经济建设上的探索。
烈士邱金辉之孙邱爱斌
“我们当时赣东北成立了白区委员会,我听老人说过,当时经常有景德镇商会、衢州商会的人到这里来,跟方志敏谈贸易。方志敏把群众一些零用的资金集中搞股票,股票是以群众入股、统一分红(的形式发行)。分红分什么?当时老百姓最需要的食盐、药品。过去都是可怜人,都是把自己最节省的钱入股参与进来的,证明方志敏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邱爱斌说。
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大势中,经济的活跃、民心的拥护,使这块革命根据地燃烧出了万丈火焰。
80多年后……这是方志敏憧憬的“可爱的中国”
八十多年后,方志敏的故乡湖塘村早已今非昔比:从村庄里宽敞的柏油路、白墙黛瓦的民居,到设施齐全的小广场、蓬勃发展的各项产业……
方志敏故居
方志敏六叔之孙方厚说道,“方志敏讲的,‘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当时他讲的事现在都实现了,实现了!”
在《信仰者》影片中,方志敏和夫人缪敏在根据地田埂边看百姓插秧种田,他们期冀的幸福,被镜头升上根据地辽阔上空的俯视角度呈现。影片的结尾,在和煦的阳光下,孩子们整齐列队,齐声诵读着《可爱的中国》,这正是方志敏一直憧憬的那个可爱的中国。
在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典电影、电视剧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形象借助影像的传播深入人心。他们与百年党史的光辉历程相照相应,也与真实的历史人物相伴相生。影像里的故事可歌可泣,银幕外的细节却可能鲜为人知。总台央广中国之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特别节目《影像中的党史》,带您透过这些永恒经典的艺术形象,从独特视角,触摸真实百年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