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亚洲最大种子库

作者|杨万丽
  • 故事人物
    • 吴征镒
  • 故事地点
    • 中国
    • 云南省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 发表时间
    • 2021-10-12

目前,野生种质资源库(Germplasm Bank of Wild Species)已保存植物种子10601种、85046份,占我国种子植物物种总数的36%,使我国特有、珍稀濒危及具有重要经济、生态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一个物种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个基因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盛。”这是已故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生前曾发出的感慨。

假如真的有世界末日,那么让地球上生物复苏的“诺亚方舟”,就是种子库了!

这里是种子的家和生命之舟,只要这里安全无恙,就足以让这些野生珍稀植物免遭灭绝的厄运。

1999年,时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的吴征镒院士提出要尽快建立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他的呼吁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2004年开始建设,2007年开始运行。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物种基因库”的云南,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把种质资源库建在云南,就是因为云南生物资源丰富。

目前,野生种质资源库(Germplasm Bank of Wild Species)已保存植物种子10601种、85046份,占我国种子植物物种总数的36%,使我国特有、珍稀濒危及具有重要经济、生态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种子入库流程

种子采集(seeds collection)是保护的第一步

除了采集种子,采集员们通常会尽可能把整株植物标本带回。同时,他们会把包括植物采集地点、植物形态、种群数量等信息都做好纪录,以便进一步研究。

到达种子库之后,种子们会经历一系列筛查方能入库

首先,植物学家们会对种子的身份再次核实。之后,种子会被送到干燥室进行脱水干燥直到水分含量下降到5%左右。干燥室温度大约15C,湿度为15%。之后,种子会被清理干净,进行手工称重、计数。

在正式存储入库之前,种子们还要接受X光体检并拍照。大的种子用普通相机就可以,而对于有些直径只有几毫米的种子来说,还需要用上显微摄影技术。

经历完了这一系列的程序之后,种子会被储存在零下20度的地下储存库里。种质资源库目前有五个冷库,占地面积大约200平方米,但储存了中国近1/3的种质资源。真的非常厉害呢!

并不是所有种子都要永久封存。资源库通常会永久封存一份种子,剩下的几份种子会被放入流动库。流动库的种子有的会用于种子、植物等研究交流,还有的需要每隔5-10年拿出来再次检测它们的活力(viability)。

种子萌发检测(germination test)是在一个手掌大小的培养皿里来进行的,培养皿里有水和琼脂。一般情况下,种子数周就会发芽。但有的种子可能会有休眠期,需要借助一些外力让它们复苏——比如生物酶。

通过抢救性收集和贮存种子、保存濒危动植物遗传材料,种质资源库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懈努力。工作人家介绍说,种子库的目标是保存种质资源1.9万种、19万份。

种子库不仅和全国105所研究机构和存储中心有合作,还包括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在内的很多国际机构,在种子和植物标本采集、交换、研究领域进行合作。

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种子资源库的建设,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野生动植物来说有很大帮助,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来说,意义重大。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