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父女兵” 种出“五彩路”

  • 故事人物
    • 王园园
    • 王永田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浙江省
    • 绍兴市
    • 上虞区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新华网
  • 发表时间
    • 2021-09-24

红香米、黑糯米、黄香米、绿糯米、紫糯米……“电商新农人”女儿加“种稻好手”父亲,王园园和王永田这对父女,用特色五彩米,种出乡村振兴幸福路。

fileImg

阮佳波/摄

红香米、黑糯米、黄香米、绿糯米、紫糯米……“电商新农人”女儿加“种稻好手”父亲,王园园和王永田这对父女,用特色五彩米,种出乡村振兴幸福路。

fileImg

阮佳波/摄

这对父女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下管镇兴南村人,2011年,当时担任兴南村党支书的王永田,多番考察后决定:种红米,带领村民致富。王永田带头种了8亩红米,丰收了两千五百斤。可有收成没销路,红米堆满了谷仓。

fileImg

阮佳波/摄

关键时刻,女儿王园园辞职回家,将“危机米”做成“畅销米”。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王园园在宁波从事电商工作,借助自己的特长,她把红米“搬”上网,好品质加会讲故事,不到三个月,谷仓里的红米全卖光了。

fileImg

阮佳波/摄

“能不能回来跟老爸一起种田,种好红米,帮助村民致富。兴南村也需要像你这样的人才。”看着父亲恳切的眼神,28岁的王园园,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2013年初,她辞职回到了兴南村。

fileImg

阮佳波/摄

回村后的王园园,和父亲一起下田试验,到处找资料,找专家,一点点学习种植知识。扎根田野,让王园园有了真切的归属感,也越干越起劲。

fileImg

阮佳波/摄

王园园的点子也一个接一个。“云南有紫米、陕西有黑米。”“搞个五彩稻田,还能吸引观光客。”“再养群鸭,家门口卖鸭蛋”……利用各个传统节日,推出“五彩米+”,比如清明节,推五彩清明团、端午节上五彩粽、冬至做五彩年糕、五彩米酒……通过微信、淘宝平台,满足更多的需求。

fileImg

阮佳波/摄

10年的春去秋来中,五彩稻米的梦想已越发斑斓。父女俩今年共种了100亩五彩稻米,今年预估收成将达到三万斤。

fileImg

阮佳波/摄

为了打响五彩米品牌,王园园注册了“农耕心”品牌,申请绿色认证和微量元素检测,与快递公司达成快捷的运送协议,和上虞的农创客们一起成立“江南农小二”团队,大家头脑风暴,开发农创产品。去年王园园的电商销售额达到七八十万元。

fileImg

阮佳波/摄

兴南村的大叔大婶们也跟着王园园尝试“触电”,奔上“五彩米”事业。单是包五彩粽,人均收入就能增收五六千元。王园园和母亲还会挨家挨户收笋干等农副产品,帮着村民放到网上卖。

fileImg

阮佳波/摄

五彩米休闲观光农业,更做出了一篇“农业+旅游”的文章。农耕文化体验游带动上虞南面山区的旅游业。如今的王园园忙得不亦乐乎。

fileImg

阮佳波/摄

新农人牵手老农人组成的父女组合,在上虞并不是个例。“这拨‘女秀才’回乡创业潮,除了政策吸引之外,与孝女曹娥文化也有一定关系。”上虞区委党校有关专家认为,回乡创业,让她们在陪伴父母和追逐人生梦想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越来越多的当代“曹娥”,不断擦亮上虞“孝德文化之乡”金名片。

fileImg

阮佳波/摄

父亲擅农事,女儿懂创意、会营销,两代人各展所长,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周边百姓致富,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新景观。


出品:新华网浙江频道

鸣谢:绍兴市上虞区委组织部 绍兴市上虞区融媒体中心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