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心里的“北极星”

  • 故事人物
    • 马建国
  • 故事地点
    • 中国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漠河县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新华网
  • 发表时间
    • 2021-09-12

​从山东菏泽到黑龙江漠河,2700多公里;从毛头小伙到鬓角斑白,24年——这是马建国从教的时空印迹。

从山东菏泽到黑龙江漠河,2700多公里;从毛头小伙到鬓角斑白,24年——这是马建国从教的时空印迹。他所在的北极镇中心学校,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地处我国版图最北端,被称为“最北学校”。

马建国家在山东,1997年从黑龙江省克山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只身留在祖国北疆,憧憬成为一名教师。

初到北极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让他高兴不起来。

从县城到村里不通公路,80多公里的路程要三个半小时才能到达;村里用柴油机限时供电,晚上漆黑一片,一个人住在学校,总是止不住地难过;北极村的冬天来得早,从九月底开始飘雪,长达六七个月,最低气温达零下四五十摄氏度,而教室里只有一个大油桶改造的铁炉子,靠烧柴取暖……

9月6日,在北极镇中心学校,马建国和学生一起上消防知识“开学第一课”。新华社记者谢剑飞 摄

近年来,得益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配备了各类实验室及信息化教育设备等。不仅本乡镇生源没有流失,每年都有外地学生来校就读。

“不惧冰雪,我有热血,选择了乡村教育,就义无反顾地追求,践行教育初心,点燃乡村希望。”马建国说,他希望更多人关注并投身到边疆教育事业中,为这里的孩子撑起更好的未来。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