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写着手机号码的社区医生:我怕穿上防护服居民们找不到我

作者|任国勇
  • 故事人物
    • 业绪根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宁区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紫牛新闻
  • 发表时间
    • 2021-08-06

近日,南京江宁区湖熟街道周岗社区一位党员社区医生出圈,他的防护服背上写了:“我是党员医生有事请找我”以及电话号码。

近日,南京江宁区湖熟街道周岗社区一位党员社区医生出圈,他的防护服背上写了:“我是党员医生有事请找我”以及电话号码。为什么要这样呢?原来,这位医生负责的社区有辖区24000余居民,他除了要负责全员核酸采样还要负责居民们的日常医疗服务,“尤其是社区有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需要上门服务问诊,穿上防护服居民们都认不出我了,所以我写了手机号码,方便他们随时找我上门就诊。”

记者了解到,这名医生名叫业绪根,70后,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求带队承担起社区的防疫抗疫任务,核酸采样、阳性流行调查、上门看病、按需代购药品,24小时在岗。

“他们出不来,那我进去”

进封控区为9旬老夫妻采集核酸

7月29日上午10点多钟,湖熟地区钱家村一带一场阵雨过后,室外水汽蒸腾,闷热异常,穿着医用防护服、戴着厚厚口罩和面罩的业绪根正在为村民采集核酸。此时的他感觉自己就像泡在水里一样,眼睫毛上挂着汗珠。他不得不使劲地眨眨眼,尽量让视线变得清晰。钱家村村民核酸采样工作还没结束,他又接到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令:区疫情求助专线转来村民诉求,周岗社区广严寺90岁的村民周帮贵和妻子行动不便,居住离村较远,无法到指定位置接受核酸检测采样,希望上门服务。

脱下防护服被汗水浸湿的头发

“马上到封控村去,必须要防护到位,这段时间人手紧张,我们自己不能倒下!”业绪根叮嘱小组成员胡凤兰和汤群更换防护更严密的口罩,但防护服来不及再换了。此时,他裤管里积满汗水,走路时发出“咕叽咕叽”的摩擦声。但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所以要尽量减少脱换防护服的次数,他在现场交接工作后,领着助手前往广严寺附近。

求助的是住在广严寺附近的周帮贵家。由于医护人员都全副武装,周家人看到他们防护服背上的字才知道是业医生来了。“业医生是我们的老熟人,村里人都认识他。疫情之下,带着高龄又患重病的老人去做核酸采样是很不容易的,幸好他们上门来采样,不然真是一筹莫展!”周帮贵的儿子周先生说。

业医生在给村里老人核酸采样

身着“太空服”送药上门

还为手术病人按摩

业绪根是一名社区全科医生,擅长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他经常上门就诊,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建立各自的家庭病床和医疗档案。疫情暴发后,社区医院一项重要任务是采集核酸,同时封控区内的病人也离不开医疗服务,这让业绪根及同事的工作量增加了数倍,十分艰辛。

社区工作人员辛勤忙碌

“疫情之下,我们必须冲在第一线,做好防护的同时,为辖区病人提供最需要的医疗保障!”业绪根告诉记者,核酸采样要做到不漏一个人,特别是像周家老人这样年纪大不方便走动的,医务工作者都要上门为他们服务。

部分封控村里,有不少老人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糖尿病、脑梗塞以及一些慢性重大疾病,业绪根就根据以往门诊记录,整理出一份封控村患者的花名册,逐一上门做好医疗服务,同时帮助他们代购急需药物。村民张某兰是业绪根的病人,患有甲状腺肿瘤同时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她7月20日出院,后续治疗非常关键,我们作为家属非常着急和担心,怕医疗服务进不来,我们又出不去。”张某兰家属说。

幸运的是,29日中午,业绪根在封控区巡诊时,主动送医上门,并根据患者所需药物清单代为采购。由于患者张某兰还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业医生上门送药的时候还顺便给她做了腰部按摩。当时业绪根穿着防护服,因为天气炎热,里面灌满了汗水,像穿着鼓鼓的太空服一样,但他仍然十分耐心地给老人家按摩推拿,缓解她的疼痛。他说,疫情期间来去都不容易,跑一趟就尽可能为病人做到位,这让张某兰的家属感动不已。

业医生在给病人按摩

他把电话写在后背

“我是党员有事找我”

由于村上穿防护服的人较多,戴着口罩面罩无法分辨出是谁,业绪根在自己的防护服背面写上:我是党员医生有事请找我,并把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写在上面,方便村民找到他或者记录他的电话号码。他走到哪里,便把这份服务告示带到哪里。

业医生背上写着:“我是党员有事找我”

7月29日是业绪根和同事最忙碌的一天。下午1点左右,入户检测和巡诊结束,业绪根和同事回社区简单解决午饭后,又立马前往社区各个特殊场所(企业、药店、菜场、超市等)进行消杀,持续大约4小时。

下午5点消杀结束后,业绪根回到社区,脱下防护服,此时他的头发和衣服湿透。他赶忙回复了几通电话,又立马进驻辖区一家残疾人之家为残疾工作者、员工及家属完成核酸采样。考虑到残疾人行动不便,本着“生命安全大于天,防疫战斗不松懈”的战疫思想,他们每天定时来残疾人之家帮忙做全面消杀工作。

晚上7点,业绪根和同事更换了一套防护服后进入封控村进行这一天的第二次巡诊,并为慢性病患者送药、进行用药指导以及安排封控村全员的核酸采样。

凌晨获悉“混采阳性”

立马组织“单采”和“流调”

当天深夜10点多钟,一切结束后,其他人都开始休息了,业绪根和两名组员还不能休息,他们需要梳理一天的工作量,摸排是否有未采样的。若有遗漏,他们还需再次上门进行采样。

30日凌晨1点半,业绪根刚刚准备打个盹,就接到了电话告知“白天混采居民中有阳性”,他立马紧急召开社区工作人员会议,对这10人进行摸排信息核对,然后迅速带着胡凤兰上门给这10人进行单采。

凌晨5点采集结束后,标本被快速送往疾控中心进行加急检测。早晨8点钟左右,检测结果出来了,钱家村某某村民核酸检测呈阳性。社区当即安排工作人员进行流行病调查,摸排所有的密切接触者及次密切接触者。摸排后又召开紧急会议,将阳性病例送往专门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并将密切接触者及次密切接触者送往定点酒店隔离。忙完这一切已近上午10点,业绪根匆匆吃了一口饭,趴在桌上眯了一会,又被助手叫醒,开始了新的工作。

社区的一张沙发成他“安身之所”

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同事汤群说,业绪根参加过当年的抗击非典,也参加过去年疫情紧张时期的防疫,每次都冲在最前面。从这次南京疫情发生以来,他就一直没回过家,累了就睡在社区的一张沙发上。这段时间,最早凌晨两点才能睡觉,早上五六点钟就得起来。社区医院的朱月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因为他要进很多封控村,周岗社区是中风险区域,他怕回到医院造成交叉感染,所以社区的沙发就是他的临时住所。

社区的一张沙发成了业医生休息的床

记者询问业绪根多少天没回过家了?他没能准确说出日子,他说自己也记不住了,每天面对各种繁琐工作,很难记清。他谦虚地说自己所干的事和同事们一样,也谈不上多突出,疫情暴发后卫生服务中心全员请战,大家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疫情期间,作为医务工作者就应该有担当,冲在最前面。

记者记录下了业医生7月29日至7月30日期间最为忙碌的时刻,从29日上午10点忙到第二天,彻夜未眠。实际上,每天上午6点,业医生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快速洗脸刷牙、吃早饭、穿上防护衣前往3个封控村进行巡诊,给村里的慢性病患者进行测血压、测血糖。并给村里进行消杀,给村民做心理疏导,交代防疫知识。上午9点从封控村出来后,他马不停蹄地赶往全员核酸采样点进行工作安排。上午10点多钟和胡凤兰、汤群开始下乡入户为村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进行上门核酸采样,每天入户检采样250人。

记者获悉,在周岗社区最高峰时期社区隔离人员达846人,截至8月4日,社区隔离人员为461人,社区医务工作者挑起上门核酸采样和上门提供医疗服务的重担,业绪根是许许多多社区医务工作者的一个缩影。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