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话剧到电影,“南京路上好八连”更加深入人心。为什么会是“八连”?它有什么特殊之处?如今的八连又有哪些变与不变?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1963年“八一”建军节,毛泽东主席挥笔写下《杂言诗·八连颂》。同年,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风靡全国,该剧取材于驻守上海南京路上的好八连。1964年,根据话剧改编、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同名剧情片《霓虹灯下的哨兵》上映。
从话剧到电影,“南京路上好八连”更加深入人心。为什么会是“八连”?它有什么特殊之处?如今的八连又有哪些变与不变?
野战兵要答一张新试卷:值守南京路
1947年8月6日,八连前身——华东军区特务团四大队辎重连,在山东莱阳组建。解放战争中,连队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某部三营八连进驻南京路执行警卫任务。
繁华的上海南京路,对他们而言,是一张全新的“考卷”。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展现的,正是连队战士们从“适应新题型”到“考出好成绩”的过程。影片开头,连长一句“怎么?叫我们站马路?”成为经典一问。
陈喜、赵大大、童阿男、春妮、老班长……一代代观众因为生动的故事记住了这些名字。
1960年到1965年任八连指导员、现年94岁的王经文,至今仍把这些名字挂在嘴边:“当时主要演员——老班长吴洪生,排长陈喜,还有童阿男、赵大大,还有包括排长的老婆春妮一块到连队蹲点……”
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好八连”指导员的94岁老人王经文(总台央广记者王娴摄)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是八连?
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授予这支连队“南京路上好八连”光荣称号。
王经文至今记得58年前的5月5日。“南京军区政治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命名大会。大会上,许世友将军,宣布了国防部的命令,并把一面绣有‘南京路上好八连’大红旗授予八连,连长和我两个人上台,接受许世友手上这面大红旗。”
“当时我们心情非常激动、非常感动。心里就像揣个小老鼠一样扑通扑通跳。这是我们人生和军旅生涯最高的荣誉、最高的奖赏。许世友授旗时,把旗子一头交给连长,另一头交给我,低声说了一句话,‘不准抹黑’。‘不准抹黑’这几个字,文字很少,分量却很重,感到沉甸甸的……”
王经文说,回来后,全连都和大红旗合影,他也把“不准抹黑”几个字告诉了连队的每一个人。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1963年“八一”建军节,毛泽东主席挥笔写下《杂言诗·八连颂》。
多年后,有人问,为什么是八连?
王经文的答案是:“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程更远更长。”
身在八连意味着更高的要求
徐航是八连第25任连长,今年29岁,入伍十年。直到深夜10点多,徐航才腾出时间坐下接受短暂的采访。他说,虽然“霓虹哨兵”的红旗雕塑还在院子里,但部队的目标已经变成“霹雳尖兵”。
“霓虹哨兵”红旗雕塑(总台央广记者王娴摄)
“我们这种兵种是属于一类人员,军事训练大纲对我们的作战能力要求、训练标准、考核要求都是最高的。”徐航说。
2017年,“南京路上好八连”随部队改编为东部战区第72集团军特战旅,转型成一支新型特种作战力量。
尽管小时候就听过“八连颂”,上大学时也看过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在2020年到八连任连长之前,徐航对“好八连”的印象是模糊的。
徐航:置身于这个环境里面,才能感觉到,其实八连既是一支荣誉连队,也是普通连队,它身上有历史的厚重感和传统……
记者: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本身是不是就有一种“光环”?
徐航:会有这种感觉,但是“欲戴王冠,必受其重”,对我们来讲,这种“光环”就意味着,出了这个门,别人看你的眼光会不一样,会对你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维护“好八连”的形象,但是我们也谨记八连“谦虚谨慎”的精神,所以也不会自认“高人一等”。
“八连是一个平台,为士兵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地”
每月10日、20日是八连的“为民服务日”。从1982年开始,每个月的这两天,八连官兵都要到南京路上,为居民免费理发、补鞋、磨刀。
士官菅峰来自山东新泰,已经在八连待到第八年。菅峰还记得自己刚参加“为民服务”的情景。“没‘服务’过的时候,‘为人民服务’可能更多是停留在精神层面,但是当我自己亲身经历的时候,我确确实实认可了我这个身份,我确实是为人民去服务了。”菅峰说。
除夕夜,好八连官兵陪孤寡老人吃年夜饭(南京路上好八连供图)
清晨5点半起床,训练、操课、培训、学习,战士们的每一天按照“一日生活制度”展开。休息时间,节假日活动、烧烤晚会也在连部的院子里举行,大家会看书、上网、玩游戏、看电影。
日常训练之外,不少官兵在练自己的专长。2017年连队改革,转向野战特种兵训练之后,菅峰从零开始学习伞降。
伞花绽放蓝天(南京路上好八连供图)
“我还有另外一个角色是伞降教员,我们平时基本上是跳800米、1000米、1200米。我跳过2000米,降落伞性能最高可以跳6000米。”菅峰说。
连长徐航对这位伞降教员赞不绝口。“他伞降的伞型很多,次数也很多,应该算是我们旅里面的首席教练员。”
徐航告诉记者,在这些年轻的士官里,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人才都有。“八连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给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提供了非常肥沃的土壤。”
任务变了,信念不变
影片《霓虹灯下的哨兵》结尾,八连的战士们接受了新的任务,奔赴朝鲜战场。
上个月,94岁的老指导员王经文到八连连部参加活动。站在操场边,他看着年轻的战士,感慨万千。
“八连建连至今74年,进城至今72年,命名至今58年。形势在变化,八连的任务也在变化,体制也在变化,人员不断在更新。但是有几条八连永远不变:‘两个务必’,牢记、践行永远不变;为民服务永远不变;艰苦奋斗永远不变;军民鱼水情永远不变。”王经文说。
徐航则表示:“以前时代赋予八连的任务,是在南京路上放哨执勤守卫一方,现在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是能够上战场、能够打胜仗,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内涵。”
每一天太阳升起,“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官兵们开始一天的操课之前,都会集体诵读《八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