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一个自带光芒的文化符号,一座独一无二的城市。千年窑火见证历史变迁,也点燃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在这里,古老与年轻交织、传承与创新碰撞,数以万计的追梦人“漂”到这里寻觅初心与明天。
图为景德镇陶溪川陶瓷夜市。新华网发
“景德镇”,一个自带光芒的文化符号,一座独一无二的城市。千年窑火见证历史变迁,也点燃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在这里,古老与年轻交织、传承与创新碰撞,手工艺人、歌唱家、设计师……数以万计的追梦人“漂”到这里寻觅初心与明天,形成“景漂”与“景归”这个专属于景德镇的特殊群体。“有容乃大,景德不器”。今天,这座千年瓷都正以蓬勃的活力和包容的胸怀,为所有来到这里的人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在这里上演着属于自己的追梦故事。
新华网 王晓震 摄
“这一窑瓷器瑕疵率偏高,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到底是摆放还是火候的原因……”在景德镇文祥窑,窑主文祥与工序主管讨论着眼前的问题。
经过几人认真观察,原来是窑炉出了问题。“一边的测温锥已经变形,另一边还是直挺挺的,这说明窑炉温度分布不均。”文祥解释说。
随即,文祥(右)请来当地颇有名气的掌窑师傅(左)前来查看窑炉情况,并进行改善。
接触陶瓷多年,文祥早已习惯这样的情况。自从选择了釉下彩,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是在发现问题,就是在解决问题。
图为文祥夫妇俩在自家窑口外散步。新华网 王晓震 摄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文祥是湖南长沙人,2010年来到景德镇,被这里的人文、器物所触动,决定在这里白手起家,搭建一座属于自己的窑口。
图为文祥给陶瓷上釉。新华网 王晓震 摄
文祥认为,要想在大咖云集的景德镇脱颖而出,必须具备独特的创作风格。因此,他选择了难度极大的釉下彩,釉下彩发色艳丽,表达丰富,与其他制陶工艺相比难度也更大。
图为文祥指导工人创作。新华网 王晓震 摄
在文祥看来,陶瓷领域,学无止境,特别是釉下彩这个艺术形式,更需要不断创新。每次大项目动工之前,他都会去一趟陶瓷博物馆,启发灵感。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瓷器是泥与火的艺术,既美妙又难以琢磨,无法把控的各种意外造就了瓷器难以复制的美,这也是烧制瓷器最吸引人的地方,让大量陶瓷匠人为之痴狂。
“宽松的创作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为景德镇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景漂’在这里交流创作。”文祥介绍说,通过景德镇这张文化名片,帮助自己把作品推向更大的舞台。
图为文祥观察陶瓷半成品。新华网 王晓震 摄
“喜欢陶瓷的人一定会到景德镇来。”文祥补充说,这里相比其他地方更有市场。
文祥妻子简洁在杯子底部手绘。新华网 王晓震 摄
近年来,文祥的作品在国内外获得大量奖项,但是他并没有止步。坚持传统手工拉坯、采用电脑3D绘图、以敦煌文化为创作主题……他既是在传承陶瓷文化,也是在用科技手段创新,用匠心雕琢着繁华与美好,为景德镇陶瓷做出他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