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扬州,该是最美的时候。近段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赶到扬州江都长江边。此番他们不是来赏扬州之美,而是来接72年前长眠此地的英烈“回家”……
4月的扬州,该是最美的时候。
近段时间,
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
赶到扬州江都长江边。
此番他们不是来赏扬州之美,
而是来接72年前
长眠此地的英烈“回家”……
在江苏扬州江都区大桥镇
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
矗立着一块
“解放三江营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上刻有1949年
在解放三江营战斗和
“紫石英”号事件中牺牲的
67名解放军烈士的名字。
英名永镌碑身,
但他们的籍贯、年龄不祥。
70多年来,
每一位英烈都等待着回到故乡……
400公里,“走”了72年
英雄终于“回家”
今年2月,
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发起
为67名烈士“寻亲”活动,
很快得到社会各界响应。
当年战斗的亲历者、
担任三江营战斗179团
一营3连指挥员的吴非远,
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牺牲在三江营的卫生员黄章水,
是浙江诸暨人。”
顺着这条线索,
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确认了烈士信息,
并协助找到了黄章水烈士的亲属。
几经辗转,
终于在诸暨市璜山镇
见到了黄章水烈士的后人。
据《诸暨烈士英名录》记载,
黄章水原名黄水校,
1928年出生于浙江诸暨璜山镇璜山村,
1945年3月参加
新四军浙东纵队金萧支队,
9月底随主力部队北撤,
转战苏北山东等地。
194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1月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20军60师179团,
同年4月在三江营战斗中牺牲,
年仅21岁。
直到1949年11月,
黄家收到了黄章水牺牲的消息,
但具体牺牲在哪儿,
家人一直无从得知。
黄章水烈士的父母
于1970年后相继去世,
去世前,他们一直
托人四处寻找儿子的安葬之处。
早些年,
黄家人为其修建了衣冠冢。
每年清明节前,
黄章水烈士的后人们,
都会聚到璜山镇,
按照当地风俗进行祭拜。

今年清明节前夕,
黄章水烈士的侄女黄美华
来到爷爷奶奶墓前,
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我们找到小伯伯章水牺牲的地方,
你们找了他好久,终于找到了。”
从黄章水烈士牺牲的江苏三江营,
到他的老家浙江诸暨,
有近400公里的距离。
而这400公里,
整整“走”了72年。
书信记录牺牲场景:
流弹如雨仍奋力救护伤员
黄章水烈士的亲人们,
一直珍藏着一封家书。
这封家书是1946年,
黄章水烈士的父母写给黄章水的,
信中记载了父母对儿子的牵挂。
黄章水牺牲后,
这份家书由部队转给了黄家人。
随同这封家书一起
转交给黄章水烈士家人的,
还有一封部队给黄家人的书信,
里面详细记录了
黄章水烈士牺牲时的场景:
黄美华告诉记者,
受到小伯伯黄章水烈士的影响,
她和家人们一直严格要求自己。
两年前,
她决定把遗体捐献给上海红十字会,
把为国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
从分别到“重逢”,
用了三代人的时间。
山河无恙,英雄千古!

没有比魂归故土更好的告慰,
没有比铭记传承更好的延续。
浩荡的历史画卷里,
英烈们的鲜血构成了
最闪亮的精神坐标。
致敬!回乡的忠魂!
这场为烈士寻亲的行动仍在继续,
我们也期待
有更多烈士能早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