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最后的笔迹,写满了他的爱......

  • 故事人物
    • 王焯冉
    • 杨素香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央视军事
  • 发表时间
    • 2021-04-06

“我有时会常常想起以前在家的日子、妈妈做的烩面、老爸做的油饼……”喀喇昆仑戍边烈士王焯冉,曾在给家人的诀别书中如此写道。

“我有时会常常想起

以前在家的日子、

妈妈做的烩面、

老爸做的油饼……”

喀喇昆仑戍边烈士王焯冉,

曾在给家人的诀别书中如此写道。

想到家人,他满是亏欠,

而卫国戍边,他十分坚定:

“如果能上场杀敌,

我愿站在排头”。

fileImg

“二兵”有个军旅梦 他瞒着父母报名入伍

1996年出生于河南漯河、

2016年走上边关、

2020年英勇牺牲,

短暂的一生中,

王焯冉与军旅有着不解之缘。

他的小名叫“二兵”,

尽管长辈起这个名字,

并不是要让王焯冉将来真的当兵,

可这个念头,

却在小小少年心中扎了根。

fileImg

2016年,刚好20岁整的的王焯冉,瞒着父母偷偷报名入伍。

“不当兵,我会后悔一辈子。”

母亲杨素香回忆,

“我说,去边防当兵很苦,可他对自己说,妈,没事,只要是当兵,去哪儿都行。”

fileImg

留下《决心书》《请战书》 他最牵挂的是奶奶

2016年9月,

王焯冉正式成为

新疆军区某团一名新兵,

他在新兵训练中成绩突出,

又成为了一名班长。

fileImg

在边防一线,

战士们会在执行任务前

写好一封“遗书”,

若是真有不幸发生,

这封“遗书”便会交到

他们的亲人手里,

若平安归来,

这书信也算一个值得珍藏的回忆。

fileImg

fileImg

“我有时会常常想起

以前在家的日子、

妈妈做的烩面、

老爸做的油饼

……

爸妈,儿子不孝,

没法给你们养老送终了。”

“如果能上场杀敌,我愿站在排头,

如果能边防巡逻,我愿优先报名,

我愿在此关头奉献出一份力量,

请组织接受我的请战。”

这是王焯冉最后留下的

《决心书》和《请战书》。

想到家人,他满是亏欠,

而卫国戍边,他十分坚定。IFrame

在王焯冉的书信中,

有句话,让人瞬间泪目。

fileImg

“奶奶,我离家这么长的时间里,

最牵挂的就是你。”

王焯冉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

他牺牲后,

担心年过古稀的奶奶承受不了,

全村人心照不宣,

不跟老人说王焯冉的事。

fileImg

面对奶奶的疑问,

王焯冉的母亲,

一直拿着他之前戴口罩的照片,

“欺骗”老人:因为疫情不让回。

不知情的奶奶时常念叨:

“我跟他要求要求,叫他回来”IFrame

做完这件事 母亲给焯冉发了一条短信

王焯冉牺牲后,

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

也纷纷到他的家里看望,
并带来了不少礼物。

母亲杨素香决定把这些礼物,

全部捐给福利院。

“焯冉是一个善良的孩子,

我想这也是他的心意。”

fileImg

做完这件事,杨素香给儿子发了一条短信,

只有简单的两个字:

“放心”。

在她心里,

始终觉得儿子没有牺牲,

仍在戍守边关。IFrame

英雄请放心!

在我国长达2.2万公里的

陆地边界线上,

在冰封雪裹、空气稀薄的

“生命禁区”,

一代代边防官兵

赓续中国军人的血性与担当,

用青春和热血

为人民戍边、为祖国守防。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