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命!毛相林七年绝壁凿天路

作者|刘舒
  • 故事人物
    • 毛相林
  • 故事地点
    • 中国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巫山县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1-02-19

他叫毛相林,2020年11月18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重庆全城的地标建筑为他“刷屏”;2021年2月17日,他当选2020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再次冲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超4500万;他是当地人口中的当代“愚公”,曾对着乡亲、对着群山大喊:“我毛矮子,对得起全村的人,对得起死去的兄弟们!”

他叫毛相林,2020年11月18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重庆全城的地标建筑为他“刷屏”;2021年2月17日,他当选2020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再次冲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量超4500万;他是当地人口中的当代“愚公”,曾对着乡亲、对着群山大喊:“我毛矮子,对得起全村的人,对得起死去的兄弟们!”

他的背后是血肉之躯与悬崖绝壁决斗的故事。

微博话题截图

“就算再难,我也要带头冲一冲”

毛相林今年62岁了,是土生土长的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人。“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上山鼻杵路,下山腿发怵;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巫山县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来形容当时的下庄村。

下庄村地理位置

四面绝壁,从谷底到山顶的距离有1000多米,下庄村全村近400人犹如住在“井底”,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的下庄村人几乎与世隔绝。

村民爬天坑出村

1997年,当外面的世界已经是一派繁荣时,下庄村的村民依然只能年复一年地在“井底”穷熬着。“井底之蛙,没有出路。要有出路,必须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问天要路。”1997年,当时38岁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在去县城开会途中,看到以前同样闭塞贫困的邻村通了公路、亮了电灯、看上了电视,深受感触,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凿山修路。

“咱不能一直当穷汉,就算再难,我也要带头冲一冲。”毛相林一次又一次地在村民大会上给大家鼓劲,“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这辈人修不出路来,下辈人接着修,抠也要抠出一条路来。”

坚持7年 天堑变通途

就这样,从1997年开始,毛相林便带领村民在悬崖绝壁上修路。绝壁上修路就是赌命,但是他却带头在绝壁上悬空钻炮眼、安放炸药雷管,带头搬石头、铺路。就像蚂蚁啃骨头一样,毛相林带领着下庄村人,在悬崖上艰难地一寸一寸向前推进。毛相林经常说:“我是修路发起人,最重的活、最危险的活必须带头。”

然而,修路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开修道路前,道路测量员就曾对毛相林说,“这路你修到一半,绝对是要放弃的,你肯定不敢修了。放炮炸山要掉下来余石,要伤人死人的!”没想到意外真的发生了,在建造过程中,先后有六名年轻人被滚落的巨石砸中身亡。

黄会元,下庄村为数不多的几个出去打过工、见过世面的人,收到毛相林要在村里修路的信件后,二话没说就赶了回来。危险重重的修路中,这个“盼着早日修通公路,好得到幸福”的年轻人,被滚落的巨石推进了万丈深渊……

黄会元资料画面

“路是我提议修的,黄会元也是我叫回来的!”压力与愧疚从毛相林的心底往外冒,这让内心一直无比坚定的他第一次产生了动摇。

毛相林一见到黄会元的父亲黄益坤就对着老人跪下了:“坤叔,会元是我叫回来的,我应该给你家赔罪。”在黄会元的灵堂前,在全村人陷入巨大的悲痛、陷入对是否还继续修路的挣扎与沉默。这时,黄会元的父亲黄益坤却突然站出来大声说道:“我们这个地方这么苦寒,我们数十代的人受了这么多年的辛苦,哪怕我(儿子)黄会元死了,我也期望大家再努力一把,我们公路就修通了,就摆脱这个贫困了……”

毛相林深受感动,含着泪问在场的村民“同意继续修公路的,请举手!”“修!”“必须修!”“我也支持修!”

2004年3月,一条2米多宽、8公里长的“天路”终于修到了山外,下庄村结束了与世隔绝的历史。路通的那一天全村都沸腾了!毛相林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他大声对着乡亲、对着这群山说:“今天祖祖辈辈没有做成的事,在我们这一代终于把这条路修通了,我毛矮子,对得起全村的人,对得起死去的兄弟们!”

“天路”全景

“天坑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路修通了,接下来,毛相林还要打通村民们的“致富路”。

毛相林请来县里的农业专家对下庄村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全面考察分析,确定了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下庄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一万两千多元,比通路前翻了40多倍。

毛相林近照

如今的下庄村水果经济四季不断,种小麦、种油菜,绿色山货供不应求,外地的媳妇愿意嫁进来了,70%的农户都有小轿车……毛相林用坚持和努力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

绝壁凿山路

壮志凌山河

致敬

当代“愚公”毛相林

(综合自华龙网、澎湃新闻、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文案:刘舒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