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童年记忆中的这个小篮子,在她手中编出了新花样

作者|刘栋,吴鑫,郑阳,郑哲辉
  • 故事人物
    • 洪立萍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钱江晚报
  • 发表时间
    • 2020-11-25

西溪小花篮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是许多杭州人的童年记忆。一只小小的竹篮,曾是孩子们奢侈的玩具,如今,能看到小花篮的地方,大概就是西溪湿地了。

西溪小花篮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是许多杭州人的童年记忆。一只小小的竹篮,曾是孩子们奢侈的玩具,如今,能看到小花篮的地方,大概就是西溪湿地了。

在西溪湿地的河渚街上,有一家西溪竹编铺,店主叫洪立萍,是西溪小花篮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洪立萍是土生土长的蒋村乡包建村人,以前西溪湿地就是蒋村乡的12个村,西溪小花篮就是从老东岳延传到包建村的。

从6岁就跟奶奶一起学习编花篮,一直到现在,洪立萍一编就是40多年。

20世纪30年代,是小花篮最“风光”的时候,种类也丰富,有菜篮子、六角蓝、元宝篮、花盆篮、皮包篮等12种不同的样式,这些小巧精致的小篮子大多用来做小孩子的玩具,或是盛放糖果等,也有几款比较特殊的。

比如发篮,是当时挂在梳妆台旁边的小篮子,专门放闺房女子的头发,梳下来的头发它卷起来放进去,头发是不能乱扔的。

还有一个叫发财篮,蒋村、余杭这一带盖房子都要用的。房子盖好,上梁这一天,两个篮子挂在正梁的两头,里面放一个万年青,代表一生一世吃不穷、发家致富的意思。

花篮看似简单,编起来却有些门道,一个小花篮要经过选材、撇蔑、撕蔑、编织,别口、穿口、插花、加柄8道工序。

“编小花篮材料是苦竹,竹节长韧性好,给它撇成竹条,这把刀也有100多年了,是我奶奶传下来的。”

“一根竹条撕成12层,要牙齿咬牢这样撕。我奶奶那个时候牙齿掉了,嘴唇血都出来了。我经过了这么多年,牙齿中间裂开来了,现在做成烤瓷了。”洪立萍说,像一个普通的圆筒篮,从竹子撇好编半个小时,最麻烦就是撕竹蔑。

80年代左右,因为做工复杂但赚钱太少,西溪小花篮面临失传的危险,但洪立萍心中依然存着对小花篮技艺的坚持。2006年,洪立萍为小花篮寻到了一个安身之所:西溪竹编铺。近几年西溪湿地人越来越多了,游客来都很喜欢小花篮,不少会买了带回去。

2018年,法国巴黎交流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洪立萍也在不断的创新,竹编灯笼在18年的时候去了法国巴黎展示,19年元宵节还带去了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

提出垃圾分类的时候,她创新了一个垃圾分类4色竹篮;疫情的时候,还编了杭州绿码,创新了一个竹编口罩。

洪立萍带儿媳编小花篮

“现在真正会编的人是不多了,连我只有5个人在编这个小花篮,我想办法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如今,洪立萍已经将竹编技艺带进了校园,带进了社区,把儿媳妇收为了徒弟,孙女也在跟着学习。

洪立萍希望让更多的游客、年轻人喜欢这门手工艺,更多人了解认识西溪小花篮。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