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江湖” 守护“长江的微笑”

  • 故事人物
    • 舒银安
    • 张传国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湖口县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新华网
  • 发表时间
    • 2020-11-24

长江江豚被视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指标生物”。在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长江水域,有一群特殊的守护者。他们中多数人世代在长江、鄱阳湖沿岸以捕鱼为生,从“靠江吃江”到“靠江护江”,他们放下渔网,成为江豚守护者。

图为湖口县江豚协助巡护队列队准备上船。新华网 杨益民 摄

长江江豚被视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指标生物”。在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长江水域,有一群特殊的守护者。他们中多数人世代在长江、鄱阳湖沿岸以捕鱼为生,从“靠江吃江”到“靠江护江”,如今他们放下渔网,昔日捕鱼人成为江豚守护者。

图为湖口县江豚协助巡护队准备开始巡护。新华网 杨益民 摄

湖口县位于鄱阳湖与长江干流的交汇处,拥有24公里长江岸线。2017年6月,湖口县成为全国首个保护长江江豚协助巡护示范点。开始探索社会化参与江豚等水生生物保护,湖口县江豚协助巡护队应运而生。周边渔民闻讯后,主动加入了保护江豚的行列。

图为巡护员舒银安打开“江豚管家”软件,记录开始巡护的时间。新华网 杨益民 摄

巡护队现有11名队员,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分两路在长江湖口段及鄱阳湖水域巡查,打击非法捕捞、清除渔网和垃圾、记录江豚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了解江豚的生存状况,保护“微笑天使”。

图为舒银安和队友正在穿救生衣,做好出发准备。新华网 杨益民 摄

天刚蒙蒙亮,江豚协助巡护员舒银安和队友张传国登上103号巡护船,穿上救生衣,伴随着“突突突”的马达声,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

图为航拍103号巡护船出发开始巡护。新华网 杨益民 摄

巡护队逆流而上,一边观测江豚活动情况,一边察看是否有非法捕捞行为。

图为航拍103号巡护船出发开始巡护。新华网 杨益民 摄

图为江豚协巡队队员舒银安在船上巡查水面情况。新华网 杨益民 摄

舒银安自小就跟着父亲下水捕鱼,家里世代也是以捕鱼为生,随着水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里的生物越来越少,江豚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舒银安放弃了自己熟悉多年的职业,毅然选择加入了江豚协巡队。

图为江豚协巡队队员舒银安在船上巡查水面情况。新华网 杨益民 摄

图为江豚协巡队队员舒银安和队友张传国在船上巡查水面情况。新华网 杨益民 摄

图为江豚协巡队队员舒银安和队友张传国在船上巡查水面情况。新华网 杨益民 摄

图为江豚协巡队队员舒银安正在打捞漂浮在江面上的垃圾。新华网 杨益民 摄

“每行驶到一个地方,都要仔细观察水面情况,是否有漂浮垃圾及非法捕鱼网具。”舒银安说。

新华网 杨益民 摄

“快看!那里有江豚。”舒银安兴奋地喊到。8时,当巡护船行驶到长江与八里江交汇处,两头江豚在江面上跳了起来。舒银安拿出手机打开“江豚管家”软件,拍摄留取资料。

图为江面上一只江豚跃出水面。新华网 杨益民 摄

图为江豚协巡队队员舒银安展示巡护船的航行记录。新华网 杨益民 摄

巡护中,他们对鄱阳湖及长江水域的江豚进行观察和记录,拍照、记录江豚出现的地点,出水次数,出水头数等,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

图为江豚协巡队队员舒银安发现远处岸边有钓鱼爱好者。新华网 杨益民 摄

协巡队需要及时发现、报告非法电鱼、非法围网等捕捞活动,劝阻排污等其他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行为。

图为江豚协巡队队员舒银安准备对钓鱼爱好者开展“一人一杆”政策宣传。新华网 杨益民 摄

图为江豚协巡队队员舒银安在江心洲清理垃圾。新华网 杨益民 摄

随着长江经济带工作的深入推进,长江水更清、岸更美。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长江江西段江豚出水的概率明显增多,而且离岸边更近了。

图为江豚协巡队队员舒银安在江心洲清理垃圾。新华网 杨益民 摄

图为江豚协巡队队员舒银安和队友张传国清理岸上的鱼线、鱼钩。新华网 杨益民 摄

舒银安说:“三年前,江豚的出水率次数很少,自从江西启动生态保护政策和开展退捕工作后,现在湖面上江豚的出水率越来越高了。”

图为湖口县江豚协助巡护队部分队员合影。新华网 杨益民 摄

江豚是目前长江中仅存的水生哺乳动物。随着今年长江全面禁渔以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工作的推进,江豚这一濒危物种也将得到很好的繁衍生息,它们的频繁出现是实施长江生态环境修复,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的最新例证。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