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今天这件大事,原来是他们干的

  • 故事人物
    • 胡旭东
    • 郭学文
    • 甘思旧
    • 郭付才
    • 张学宇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海南省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时代楷模发布厅
  • 发表时间
    • 2020-11-24

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而在“嫦五”探月背后,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11月24日4时30分,

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

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

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此次发射任务,

也吸引了众多航天爱好者

以及当地居民到现场观看,

大家难掩激动的心情。

图片来源:微博@王源宗 Bboy

在发射场周围,

许多居民也纷纷举起相机、手机,

拍摄下发射的震撼瞬间,

火箭起飞时的巨大轰鸣,

甚至让楼道灯一盏一盏地全亮了。

视频来源:微博@瘦驼

而在“嫦五”探月背后,

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那个“01”指挥员是谁?


曾多次担任01指挥员的

80后优秀青年胡旭东,

是嫦娥五号任务

整个发射系统的大管家,

负责协调整个发射任务流程

和进程状态控制,

容不得任何疏忽和失误。

胡旭东

2003年毕业后,

胡旭东为追寻心中的航天梦,

毅然来到条件艰苦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凭着丰富的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原理知识、

出色的组织指挥能力和排故能力,

很快成长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最年轻的“01”指挥员。

他曾参与发射任务40余次,

担任过北斗二号、风云二号、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首飞任务“01”指挥员。


事业蒸蒸日上,

胡旭东等来的却是两难的抉择。

是留在西昌争取更好的发展?

还是远赴海岛追求大火箭的梦想?

新的发射场意味着新的机遇,

同时也充满变数。

他没有犹豫,

于2012年毅然登上南下的列车。

胡旭东

胡旭东对待工作,

从来都是高标准、严要求。

白天,他跟踪设备安装,

几十米高的脐带塔,

他一天要徒步上下好几次,

燃料管道边的土地上

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晚上,他学习图纸,

每天都因蚊虫叮咬被挠得通红。


在胡旭东的团队里,

年轻同志们对

“黑色三分钟”又盼又怕。

所谓“黑色三分钟”是指每天吃饭前,

胡旭东会拿出三分钟时间

跟同志们交流业务。

文昌航天发射场 都鑫鑫 摄

胡旭东常说:

“航天人的梦想很近,

抬头就能看到;

航天人的梦想也很远,

需要长久跋涉才能到达。”


翻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人才资料,

有这样一组数据:

中心航天工作者平均年龄33.1岁,

而成功发射“嫦娥五号”的

文昌航天发射场科技人员

平均年龄只有30.9岁,

他们中,博士学历占比3.4%,

硕士学历占比32.6%。

敢想敢干、锐意进取、拼搏创新

是这群青年才俊身上最耀眼的特质。


发射时遇极端天气怎么办?


发射任务开始前的一个月,

海南的天气情况并不理想。

阴雨不断,台风过境更是成为常态。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专家、

高级工程师郭学文介绍,

文昌航天发射场

是我国首个滨海航天发射场,

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具有“高温、高湿、高盐雾”

“强降水、强雷电、强台风”等

“三高三强”的气候特点,

给嫦娥五号发射气象保障

带来新的巨大挑战。

热带风情浓郁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屠海超 摄

为了火箭发射万无一失、圆满成功,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

气象系统工程师甘思旧

及其所在团队自任务开展以来,

已在发射场驻扎超过60天。

甘思旧

“铜鼓岭遥测跟踪正常!”

11月21日,

距离“嫦娥五号”发射仅剩3天,

在全系统演练过程中,

铜鼓岭测控点遥测组

组长郭付才在执行完

北斗卫星长管任务不久后,

又立马组织人员切换设备状态,

再次投入“嫦娥五号”任务准备。


今年,在郭付才的团队,

像这样的多种任务并行已成为常态,

平均每月卫星长管时间400多个小时,

人员三班倒、

24小时值班已是家常便饭。

11月24日5时45分,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

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张学宇宣布,

嫦娥五号任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整个指控大厅顿时掌声雷鸣,

许多人激动难抑、喜极而泣。


无数个日夜的奋战,

化作今天成功的喜悦!

这背后是中国航天人

几代的坚守与奉献!


加油!中国航天!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