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他们,让技术“长”在泥土里

作者|杨阳,郭圻,林凯,杨焱彬,吴斯洋,周宣妮
  • 故事人物
    • 刘国英
    • 赵亚夫
    • 龚德勇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新华社
  • 发表时间
    • 2020-11-23

他们,是农民眼中的“土专家”,选种、施肥、滴灌等样样精通;他们,手把手传授农民技术,和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科技明星”……他们,就是让技术“长”在泥土里的科技特派员们。

他们,是农民眼中的“土专家”,选种、施肥、滴灌等样样精通;他们,手把手传授农民技术,和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科技明星”……他们,就是让技术“长”在泥土里的科技特派员们。

什么是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们具体做了哪些事情?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重温习总书记讲述的科技特派员的故事,能够得到哪些新的启示?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在“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有一处名叫九龙窠的山谷,属于武夷岩茶产地的核心区。但数百年来,武夷岩茶的发展规模却一直很小。

1998年底,福建南平探索在全国首创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高级农艺师的刘国英,来到了南平市天心村。当时,当地武夷岩茶的加工制作技术水平总体偏低,茶树品种搭配也不够合理。刘国英鼓励茶农调整品种搭配、添加设备。茶叶的品质得到了提升,销路也越来越广。

产自江苏省句容市的草莓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与科技特派员赵亚夫密切相关。最初,农民们不愿意试种草莓苗。赵亚夫就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截至目前,他带领句容1500多户农民,种植了5000多亩草莓。富起来的农民盖起了一栋栋楼房。

贵州省册亨县山高谷深,当地百姓劳作习惯于“抬头看天”。2014年,科技特派员龚德勇来到这里,通过基地展示和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和实地指导,引导发展了糯米蕉产业,帮当地农民成为懂技术的新农民。

目前,我国科技特派员年均转化先进技术2.6万项,直接服务农民超过6500万人。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科技特派员们通过传授农民技术,让技术“长”在泥土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总指导:何平

总策划:刘思扬

监制:刘刚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

统筹:幸培瑜、韩珅

编导:王志斌、甄晓博

记者:杨阳、郭圻、林凯、杨焱彬、吴斯洋、周宣妮、岳婷(实习)

包装:夏勇

海报:刘思奇(实习)

部分素材来源:南平市广播电视台、武夷山市融媒体中心、册亨县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