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故人来》 泥土并不“土” 指尖艺术百年不息

作者|李汀
  • 故事人物
    • 张明山
    • 张錩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网
  • 发表时间
    • 2020-09-15

诞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泥人张”,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经历和见证着新中国的建立和成长,也被这段历史深刻影响着。而近两百年不间断的家族传承,并没有让这项工艺变得陈旧。严格的传承和时代的解读不断丰富着“泥人张”的世界。“泥人张”依然有传统题材,但作品的表现方式和审美状态却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截,起身去柜台结账。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上面是中学语文课本中《泥人张》的一段节选,形象而深刻地表现出“泥人张”第一代传人张明山技艺之高超、精湛。

“泥人张”彩塑注重塑造、注重对人物性格的刻划。罗丹和格赛儿的一段对话说:“我告诉你一个重要的秘密。在这座维纳斯像前,我们所感受到的真实生命的印象,你以为是怎么来的?-- 是来自‘塑造’的学问。”“泥人张”的作品里正是体现了这一学问,这也是“泥人张”作品里显现强烈生命感的一个原因。所以,无论是在戏楼还是在市井街巷,都能寻找到张明山的身影,他正是将这人间的百态看在眼底,藏于心底,最后呈现在了作品里。他极善于捕捉住人物刹那间的动态,并着重刻划人物内在的性格。所以才有后来冯骥才说:“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诞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泥人张”,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经历和见证着新中国的建立和成长,也被这段历史深刻影响着。而近两百年不间断的家族传承,并没有让这项工艺变得陈旧。严格的传承和时代的解读不断丰富着“泥人张”的世界。“泥人张”依然有传统题材,但作品的表现方式和审美状态却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

无论是中国经典传统文学名著,还是神话志怪题材,亦或是乡野渔夫、樵妇,甚至是新中国时期的重大事件,“泥人张”都能通过手指的艺术将这些内容用最平常的泥土形象生动地表达到位。从老百姓的生活中来,这也正是“泥人张”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一直被老百姓喜爱的原因。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