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两全许世友

作者|王自强
  • 故事人物
    • 许世友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近代
  • 故事来源
    • 漯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 发表时间
    • 2020-09-14

许世友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和赫赫战功,使他成为名冠中外的一代名将,成为我军开国将军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许世友是河南省新县人。1926 年参加革命,1927 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黄麻起义。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许世友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和赫赫战功,使他成为名冠中外的一代名将,成为我军开国将军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忠勇,对党、对人民忠诚不渝,始终保持着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尚的风范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许世友是红四方面军的人,尽管长征路上毛主席为他改名换字,但他真正与毛主席建立起一生不变的忠诚是在延安的窑洞里。

1937 年 1 月,许世友和红四方面军的十多名军师级干部到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学习。3 月中旬,传来了西路军失败的消息,西路军的失败,当时被认为是张国焘分裂主义的一大罪行。于是,抗大开始有组织地批判张国焘,许世友对长征途中张国焘分裂党的错误虽然有一些认识,但对这场斗争的本质认识不够。同时,有些人把张国焘的问题和红四方面军扯到一起,上批张国焘,下批红四方面军的干部,讲了一些过火的话。许世友据理力争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人又开始围攻他,甚至骂他是张国焘的走狗。许世友弄不明白,自己为革命出生入死,从无二心,现在却错了,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委屈。一时的感情冲动,竟萌生了重新回四川打游击的念头,在与一些老战友密商后,他制定了离开延安的计划。就在准备出走的前夜,许世友的老战友、前红四军政委王建安幡然醒悟,中央很快到了这个消息。

负责党内安全事务的康生自作主张地拿出了一个处决许世友的意见,送交毛主席。毛主席断然否决了这一报告。

许世友被关在窑洞里,正想着自己这次必死无疑的时候,毛主席却托人给他捎来了一条哈德门香烟。紧接着,毛主席又亲自登门,与许世友坐在土炕上进行了两次长谈。许世友,看见毛主席如此宽容和理解工农干部,顿时感到羞愧难当,情不自禁掉下泪来了。随后,毛主席又谈起了张国焘错误的实质、危害和根源,以及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巨大损失等等。

也正是从这一天起,许世友对毛主席建立了忠贞不贰,至死不渝的感情。许世友向毛主席表示:“我许世友为穷人打天下,党指向哪里,我就打到哪里!一切听从主席调遣。”  离开抗大后,许世友随朱德总司令到了太行山,后来又被派到山东。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不管斗争多么复杂,条件多么艰苦,许世友都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

许世友将军在近六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七次参加敢死队、五次任队长、八次身负重伤;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著名的莱芜、孟良崮等重大战役,更显出他英勇善战的将军风范!

就是这样一样位铁骨铮铮、身经百战的男子汉,心中却有着侠骨柔情的一面。许世友将军14 岁那年,父亲不幸病故,全家八口人的生活重担压在许母身上。然而,这个坚强的母亲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她起五更、摸半夜、种田纺线一人担。正是她大山般坚毅的性格,含辛茹苦、任劳任怨的品德,深深影响着少年许世友。在将军的一生中,母亲是他终生的牵挂,因此又有了将军三跪母亲的传世佳话。

1932 年,红军主力西征,将军一跪母亲与其告别;1947 年就任山东兵团司令员的将军二跪母亲,把她接到身边安度晚年;1959年,阔别27 年的将军回到故乡看望母亲。然而母亲不在家,将军便折身到后山寻找,当他看到一位头发花白,身背一捆干柴的老人从山上踉踉跄跄走下来时,将军认出了这正是自己 85 岁高龄的老母亲,想到自己年迈的老母亲至今还过着这种艰苦的日子时,将军眼泪夺眶而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喊了一声“娘!”母亲定了定神,颤抖着说了一声“友伢子,你回来了!”然而,最终母亲病危时,忠孝难以两全的将军毅然选择民族大业,留下终身遗憾。当将军得知自己身患癌症时,他留下了遗书:“活着为国尽忠,死后为母尽孝。”

1985 年 10 月,一代名将与世长辞,根据其生前请求,邓小平同志批示:“许世友将军是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人物,中央特殊对待,准许回老家松林土葬。”

将军终于在久别家乡之后重归大别山,长眠在故乡的苍松翠柏之间,日夜陪伴着母亲。“戎马英名垂青史,孝母懿德写华章”正是将军忠孝两全的概括。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