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奶娘

作者|袁咏
  • 故事人物
    • 王巧花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故事年代
    • 近代
  • 故事来源
    • 信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 发表时间
    • 2020-09-14

王巧花只是众多大别山奶娘当中的一位,她们视奶儿为己初,把奶儿当做自己的心头肉。

王巧花(1916-1943)河南信阳浉河区人。作为大别山奶娘之众多缩影一,在抗日战争时期,王巧花给新四军养孩子,巧花自己有2个孩子,大儿子6,7岁,还有一个也是嗷嗷待哺的婴儿,她要同时拉扯4个孩子。当时家里一贫如洗,没米下锅的时候就去山上挖野菜,有时,挖到药材换一些粗布回来,总是先给新四军的孩子们做衣裳,母亲的奶水不足,可每次都是先紧着新四军的孩子们吃。

一个落叶飘零的晚秋,淅淅沥沥的小雨拍打着窗户,巧花像往常一样坐在床头缝补着孩子们的衣服,突然听到了村口激烈的枪响,紧接着,就有人喊道“快跑,鬼子扫荡来了”当时家里只有母亲和4个孩子,巧花脑海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带着孩子们赶紧逃命,可是他一个人力量太少了,最后在紧急情况下,放弃了自己的小儿子,抱着新四军的孩子们跑了出去,扫荡过后,村子恢复了平静,望着尸横遍野、满目疮痍的村庄,王巧花拼命地朝自家跑去,看到的却是倒在血泊当中孩子冰凉的小小的尸体,巧花一下瘫倒在地上,这一倒,她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王巧花只是众多大别山奶娘当中的一位,她们视奶儿为己初,把奶儿当做自己的心头肉。抗战胜利了,许多孩子陆陆续续从奶娘们那里接走,有的长到4、5岁,有的十几岁,有的直到一切稳定下来才走,王巧花只是众多大别山奶娘当中的一位。在大别山,在全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王巧花这样英雄的母亲,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里,大别山奶娘用女人柔弱的肩膀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她们这种不怕牺牲、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人间大爱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奋勇向前!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