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从“蜗居”到“优居” 他们圆梦小康

作者|​刘舒
  • 故事人物
    • 朴勇
    • 王丹
  • 故事地点
    • 中国
    • 辽宁省
    • 沈阳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新华网
  • 发表时间
    • 2020-08-20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近二十年来,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沈北新区的建设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居民朴勇经历了从“蜗居”到“安居”,再从“安居”到“优居”的过程。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近二十年来,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沈北新区的建设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居民朴勇经历了从“蜗居”到“安居”,再从“安居”到“优居”的过程。

“我是在正良村长大的,动迁之前我们一家挤在一个三四十平方米的厢房里,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住上几间大平房。”据朴勇回忆,厢房采光不好,一到冬天就四处进风,到了夏天又开始闷热。

2000年,朴勇靠自己的努力,给家里盖了四间正房,南北通透,采光好了,家里人有了独立的生活空间,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在此期间,朴勇与妻子王丹相识,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2006年,动迁的消息传来,拿到拆迁补贴款的朴勇一家,在附近购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楼房。“过去住在平房,冬天要靠生炉子取暖。搬进楼房后有暖气,还是恒温的,早上起来的时候不会特别的冷,比过去强多了。”王丹说。

随着生活的需要,朴勇一家也从第一处楼房搬出,先后换到了三居室高层和如今的洋房。十五年来,朴勇在沈北新区搬了四次家,居住条件越来越好,特别是房屋周边的配套设施特一应俱全,菜场、超市、药店、商场……15分钟内即可轻松到达。

除了居住条件的改善,沈北新区的城市环境建设,也使朴勇一家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健康、更舒适。如今朴勇最大的爱好是跑步,从家里往南走10分钟就是沿着蒲河修建的景观路,朴勇每天都会来到这里跑一会,他还加入了“蒲河跑团”,与跑友们一起锻炼身体;王丹喜欢上了十字绣和茶艺,闲暇时就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刺绣喝茶,享受生活。

朴勇一家居住条件改善的故事,正是沈北新区数十万小康家庭的缩影。近年来,沈北新区新建商品房面积不断扩大,同时,该区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等政策,在老旧小区、棚户区以及危房改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沈阳市沈北新区房产局综合一科科长周大威介绍,2017年以来,该区先后投入2.89亿元,对44个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改造,惠及居民23150户。

此外,不断完善的交通、商业、医疗等各方面配套设施,“15分钟社区生活圈”“15分钟医疗服务圈”“15分钟文化圈”等多项便民措施逐步建立,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使居民实现了从“蜗居”到“优居”的转变,拓宽了沈北人的小康之路。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