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巨响”产生的不仅仅是火红的云团,更是举起的拳头,是中国人民用能力和志气攥成的拳头!
1964年10月16日是个特别的日子。当天,巨大的蘑菇云从罗布泊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消息传出,世界震惊。国际舆论这样评价:“东方巨响”产生的不仅仅是火红的云团,更是举起的拳头,是中国人民用能力和志气攥成的拳头!
原子弹爆炸成功当天,恰好是钱三强51岁生日,他是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
钱三强早年留学法国,不仅取得了博士学位,而且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被导师向世界科学界推荐,被法国科学院授予物理学奖……
就当人们以为他会留下继续工作时,他和妻子毅然决定——回国!
他说: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学工作者努力去改变她的面貌!
于是,他回来了,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没有仪器,就到旧货店里采购器材,自己着手研制;没有从事核物理研究的人才,就自己培养。
他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被称作“满门忠烈”的科技大本营。在钱三强的邀请下,核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物理学家朱光亚、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材料科学家吴自良、核武器科学家陈能宽等人先后从国外归来。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归国热潮中,有一位科学家的回国之路走得异常坎坷,他就是——钱学森。
旅美20年,被软禁5年——美国人眼中“价值5个师”的钱学森,曾参与多项重大研究。为了留住这位顶尖人才,美国开出了10万美金的天价年薪。然而,钱学森不为所动。克服重重困难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他脱下西服,穿上中山装,一头扎进了大西北……
终于,原子弹被研制出来了。很多人问他:领了多少奖金?他说:从开始研究到爆炸成功,就领了10块钱。
钱学森有一句名言——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
他还说:奖金只是形式,国家给我们提供了舞台,让我们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们要时刻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乐于奉献自己的一切,至于其他都是次要的!
原子弹成功爆炸27年后,1991年,同样是10月16日,这一天,钱学森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人民永远不会忘了“两弹一星”的元勋,也不会忘了更多的无名英雄!
我国的原子弹正式起步研制是1959年下半年,这个时期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核武器研究院的广大科技人员,同样也是度过了忍饥挨饿,身体浮肿的艰苦岁月。
科研人员每天就餐后走出食堂都说还没吃饱,但一回到研究室立刻开展工作,两个多小时后,肚子提出抗议了,有的人拿酱油冲一杯汤,有的人挖一勺黄色古巴糖,冲一杯糖水,还有的人拿出伊拉克蜜枣,含到嘴里。“加餐后”立刻又埋头科研工作,就这样坚持到下班。
当时,聂荣臻元帅在“征集”粮食时曾经讲过一段话:我以革命的名义向大家募捐,请求你们立即搞一点粮食和副食支援我们的试验基地吧,我们的科技人员太苦了,他们能不能活下来,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如今,昔日戈壁滩上的欢呼已随风而逝,但10月16日——这个沁入先辈们智慧和血汗的日子,却成为一座丰碑,永载史册,永放光芒。
(综合新华社、解放军报、人民网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