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徽的由来

  • 故事人物
    • 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等人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北京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之声
  • 发表时间
    • 2019-09-20

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就将国徽的设计提上日程。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这项工作。由清华大学营建学系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等人和中央美术学院张仃、钟灵等人组成的两个设计小组对国徽方案的设计竞赛由此展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秦佑国回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秦佑国:“1949年的10月23日,清华大学营建系的林徽因先生和莫宗江先生联名提交了一个国徽的方案,1950年的上半年,张仃领导的设计小组里又做了一个有地球仪的(图案)改成了天安门。”

为了设计出更加完美的国徽图案,并且能够在国庆一周年时使用,专家们夜以继日地工作。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秦佑国:“林(徽因)先生当时她上课,是黄包车拉着去的,拉到楼底下是学生把她背在身上,背上楼的。”

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召开一届二次会议,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的国徽图案。国徽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