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5日,邓小平为“希望工程”题名,并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两次捐款。
基金会工作人员:“1992年,是让他(邓小平)的工作人员来捐款,一次是6月10号,一次是10月6号。那么当时不写小平同志的名字,就是写‘一位老共产党员’。”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每年约有一百万儿童因家庭贫困失学。1989年,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了旨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公益基金——“希望工程”。
一幅被大家称做“大眼睛”的摄影作品更是让“希望工程”家喻户晓。
苏明娟:“一个叔叔,背着大包小包,扛着摄像机。我在课堂上课特别的认真,他就在我不注意的一个瞬间抓拍的那张特别有名的照片。”
“渴求知识的大眼睛”刺痛了国人的心,“希望工程”也成为当时中国社会参与最广泛的公益事业。
1997年,“希望工程”受捐第一人张胜利大学毕业,他选择回到河北家乡的小学任教。
张胜利:“想上学而又上不起学的那种痛苦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再用实际行动,让孩子们也有一个好的出路。我闺女的名字叫希望,张希望。”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