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渔民”巡江记

作者|肖林,胡旭,尚文意
  • 故事人物
    • 唐胜容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四川省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新华网
  • 发表时间
    • 2023-06-05

“我记得很清楚,2021年4月19日,就是这天,我和我丈夫正式加入巡护队。”唐胜容说,江上的红嘴鸥一年比一年多,野鸭成了常客。

新华社成都6月5日电 题:四川宜宾“渔民”巡江记

新华社记者肖林、胡旭、尚文意

金沙江、岷江、长江在四川省宜宾市交汇,三江汇流的翠屏区“长江零公里”处,鸥鸟翔集、水清鱼跃。19岁开始就跟着父亲打鱼的唐胜容加紧了脚步,但她每天在江边奔走20多公里,不是去打鱼,却为禁渔。因为她和翠屏区其他14名渔民,选择了新职业——渔政协助巡护队员。

现在的“一江清水、大鱼成群”来之不易。唐胜容说,父亲打鱼那会儿,渔网的网眼拳头大小,一网下去能打上几十斤,四姊妹就靠父亲打鱼养大。几十年过去,有人把网眼编成指头大小,一天下来还打不到几斤鱼。禁渔前的十几年,江里的鱼明显变少,稀有鱼种几乎再也没见过。

据了解,“渔民上岸”之前,网眼细密的“绝户网”,“大小通杀”的电鱼等过度捕捞,让当地渔业资源面临枯竭,一些珍稀鱼类更是难觅踪影。

长江十年禁渔正式实施前,翠屏区50艘渔船、99名渔民就提前“退捕上岸”。唐胜容听完政策宣讲,再想想打鱼的变化,渐渐想开了——长江的资源养育了祖祖辈辈,也该留些给后人,于是签下了退捕协议。

渔民上岸,今后生活怎么办?宜宾市翠屏区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王颖旺说,当地政府在做政策宣传引导的同时,对有困难的群体,积极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分类提供养老和就业保障。其中15名渔民选择成为渔政协助巡护队员,轮班24小时巡护翠屏区54.9公里的江段,工作包括巡查有没有钓鱼、捕鱼、炸鱼的行为,以及有没有乱扔垃圾和排放污水的情况,宣传禁渔和环保政策、协助制止违规违法行为。

“我记得很清楚,2021年4月19日,就是这天,我和我丈夫正式加入巡护队。”唐胜容说,江上的红嘴鸥一年比一年多,野鸭成了常客。

据了解,宜宾市1186名渔民已全部“退捕上岸”,他们有的成了客船安全员,有的开起了农家乐,其中75人加入了12支渔政协助巡护队,成为巡江“护鱼人”,他们熟悉水情、鱼情,对禁渔和环保作出积极贡献。目前长江宜宾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地表水II类,这两年三江口又见1米多长的青鱼成群畅游,更多候鸟重返“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越冬。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