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中国好医生”林玉才:行医22年不收诊疗费

作者|焦仓
  • 故事人物
    • 林玉才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河北省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3-02-15

清晨六点,燕山四面起伏,守护着一片静谧的村庄。在河北省平泉市小寺沟中心卫生院驻黑山口社区第一卫生室,村医林玉才燃起炉火,驱散料峭春寒。过完春节,52岁的他迎来了当村医的第22个年头。

清晨六点,燕山四面起伏,守护着一片静谧的村庄。在河北省平泉市小寺沟中心卫生院驻黑山口社区第一卫生室,村医林玉才燃起炉火,驱散料峭春寒。过完春节,52岁的他迎来了当村医的第22个年头。

林玉才背着药箱出诊。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放下“铁饭碗”回乡当村医

1971年,林玉才出生在平泉市小寺沟镇南仓子村。他自幼家境贫寒,四岁时,父亲因患心脏病无钱医治离开了人世,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弟弟艰难度日。上学后,做一名医生的梦想便在他幼小的心田萌芽。

1991年,从卫校毕业后的林玉才被分配到黑山口乡卫生院。乡村医院的工作让林玉才接触到了大量农村病人,他们渴望救助的眼神,时常勾起林玉才的乡愁。想到家乡没有卫生所也没有村医,村民看病要走几十里山路,遇到阴天下雨更为不便。2001年,林玉才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回村当村医。

2001年7月,林玉才回到了南仓子村,开启了他的村医生涯。万事开头难,办卫生所没有房子,没有资金,林玉才便租了两间房,借钱购买了药品、器械和办公用品。因为医术高、服务好,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两间房子很快不够用了。于是,他把自己准备结婚用的四间大房子腾出来作为卫生所,自己住进了出租房。

22年行医不收出诊费治疗费

做村医22年,林玉才坚持开小处方、卖良心药,细心服务燕山脚下的邻里乡亲,共医治村民6万多人次。翻开林玉才的处方本,大部分处方所标注的药价都在20元以下,有的甚至不到3元。他说,看病讲究的是对症施治,小处方也能看好病。

为能及时接到患者的求助电话,林玉才的手机每天24小时开机。“说心里话,有时候吃饭就像抢饭”,他笑着说。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林玉才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声惊醒。“夜里常出诊,都是救命的事,不然也不会给咱打电话。”对于夜间出诊,林玉才有求必应,被乡亲们称为当地最快的“120”。

林玉才入户诊疗。图片来源:健康中国

22年来,林玉才坚持出诊不收诊费,他一直有着自己的想法:“我少收病人一点钱,他就能用这个钱多吃几次药,病也就能好得快些。”村民王树清老人家庭贫困、体弱多病,又没有语言能力。多年来,林玉才不仅免费为老人医治病痛,还经常送米送面,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

带出500余人的农民义务献血队

2001年,林玉才第一次献血,他说,从那时起,他就爱上了献血。不只自己无偿献血,林玉才还通过自己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参与。

林玉才一边行医,一边宣传无偿献血。他在卫生所的屋檐下,挂上“无偿献血、献血光荣”的条幅,并请求村里的邮递员在每天的报纸中夹带上无偿献血宣传册,还自己掏钱印制宣传单发放给村民。就这样,随着参与的农民越来越多,一支农民义务献血队成立了。“我常给队员们讲,血液能够挽救人的生命,献血也让自己感到幸福和快乐。”林玉才说。

20多年来,林玉才自己献血40000余毫升。在他的家乡南仓子及黑山口、南三家三个村庄,有适龄献血村民3000多人,自发参与献血者达到500多人。如今,承德市中心血站每半年就去南仓子村集中采血一次,每次都至少有四五十人参与。

林玉才伴着晚霞出诊归来。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网

林玉才以德行医,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用先进事迹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医务工作者。2012年他被评为“河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被评为“河北省道德模范”,2015年荣获“最美河北人”之“最美医生”称号,2021年10月被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健委评为“中国好医生”。

从返回家乡那天起,林玉才一直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我的根在乡村,是这块土地和这里的人民养育了我,是他们给了我动力和灵感,他们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他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将用毕生精力关爱他们、呵护他们,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林玉才动情地说。

(综合中国青年报、健康中国、河北新闻网等相关报道)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