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上|黄志:创业“小老板”回乡当起致富“领头雁”

作者|焦仓
  • 故事人物
    • 黄志
  • 故事地点
    • 中国
    • 重庆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3-01-03

在青龙村,有一位“80后”村干部家喻户晓,只要提起他,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这个书记我们选对了!”他,就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青龙村党总支书记黄志。

小青瓦、灰屋脊、白粉墙,川东民居错落有致,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放眼望去,山坡上一片片柑橘树在阳光的照耀下生机勃勃……走进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青龙村正焕发着蓬勃生机与活力。

在青龙村,有一位“80后”村干部家喻户晓,只要提起他,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这个书记我们选对了!”他,就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青龙村党总支书记黄志。

黄志(右一)指导村民管护柑橘。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我不能做井底之蛙,必须脱离农村!”

时针拨回2010年。那时的青龙村是不折不扣的“穷村”“乱村”“空壳村”:2.9公里的道路10年不硬化;房前屋后垃圾成堆,风一吹就污水横流;半个村13年拒交电费;超过90%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当地还有个广为流传的小段子,“走出去耍朋友,都不敢说自己是青龙人,怕把对象嚇起跑咯!”

村子实在太落后了,承载不了五光十色的梦想。黄志暗暗立志,“我不能做井底之蛙,必须脱离农村!”

初中毕业后,黄志进入渝北职教中心学习计算机专业。后来在客车总厂干了5年,他瞅准商机果断下海,做起了建材生意,年产值达200余万元。

一边是红红火火的事业,一边是赤贫如洗的家乡,鲜明的对比让黄志决心做点什么,反哺这片生养他的土地。

2010年,黄志回村了,他一边流转土地搞蔬菜种植,一边担任村综治干部。

回村后黄志发现,由于青龙村电线线路老化,村民用电经常得不到保障,许多人不愿缴电费。黄志便走家串户与村民交流谈心,渐渐地,村民被黄志的诚心打动,最终一致同意缴纳电费。

随后,黄志又协调电力部门对陈旧的电网进行改造,一举解决了困扰村里长达13年的用电难问题。

黄志高兴之余,新的问题却接踵而至。全村有86栋房屋处于粮站的征地红线内,需要拆迁。村民因担心安置问题,不配合征地拆迁工作。

“一定会让大家住进新房子,过上新生活!”黄志和其他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村民们也逐渐转变了想法。

现在,青龙村在太和场建起了人居环境示范点,到处是整洁的院落,亮堂的房屋,整齐的绿化树。村民住进了“别墅式”新居,有的人家还开起了农家乐。

青龙村特色民居错落有致。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只有把产业发展起来,才能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2016年,黄志当选青龙村党总支书记。“只有把产业发展起来,才能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作为村里的带头人,黄志定下了上任后的第一个目标。

2017年,渝北准备在统大路沿线建设柑橘产业带和现代化果园。大盛镇领导找到黄志,希望他动员全村流转300亩土地参加柑橘产业带建设,实行土地宜机化整治。

“两三百亩没意思!”黄志的回答让镇领导吃了一惊。

黄志说这话是有底气的。统大路全面建成通车,现代化果园项目送到眼前,青龙村干部村民一条心要致富奔小康。黄志明白,这一次是彻底摆脱受制于地形、看天吃饭的转折点,是全村脱贫致富的重大契机。

2018年2月6日,青龙村首期40亩地块完成宜机化改造。整个过程中,黄志跟着各相关责任人和专家组一起,连续几个月加班开会定方向,做方案。

黄志在记事本上清楚地记录了当时的工作规划:2月6日,宜机化改造完成并正式种苗;3月20日,完成宜机化改造500亩,柑橘种植200亩;5月底前完成柑橘种植500亩,10月底前建成1200亩现化水果产业示范基地……

宜机化整治之后的青龙村变了模样,一个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于一体的丘陵山地现代化水果产业基地徐徐建成:原本的小田变成大田、梯台变成缓坡,以前农机根本不能到达的土地上,留下各种农机的“身影”,郁郁葱葱的柑橘树长势格外喜人。

青龙村果园实现了机械化种植。图片来源:上游新闻

提起这个现代化的水果基地,65岁的村民黄福全很是感慨:“当了大半辈子的农民,用惯了锄头,现在用上机器还有些不习惯。”他笑着说,“机器比人能干。以前种柑橘,整地、挖洞、栽种、施肥……人天天困在地里。现在省时省力,以前20个人干的事,现在两个人就能干下来。”

“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想到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哦”

2020年,在黄志的推动下,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正式挂牌,全村517户村民以土地及资金入股。合作社决定对全村2200亩土地进行宜机化整治,统一种植8号血橙、沃柑、大雅等特色品种柑橘。

63岁的杨三全和老伴有1.11亩土地,以前就种点苞谷、麦子。随着年岁渐长,老两口没有体力和精力种地,土地就慢慢撂荒了。合作社成立时,杨三全自愿以1.11亩土地和5000元积蓄入了股。让他没想到的是,短短一年时间,他的“股权证”变出了钱。

2021年2月,合作社举行第一次分红大会,517户“股东”领到了101.2万元分红款,平均每户分红近2000元。“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想到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哦。”分红大会现场,杨三全拿着刚领到的1380元分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合作社“股东”依次领取分红。图片来源:新华网

目前,青龙村种植晚熟柑橘四万余株,行间还套种大豆、荞麦、土豆等特色经济作物一千余亩,改变了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传统产业模式。通过宜机化管理,果园一级果品率提高40%以上,亩均增收达8000元。

“现在我们的收入高了,还住进了‘别墅’里,生活好安逸嘛!”提到这几年的生活变化,青龙村村民陈大爷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的青龙村,田成块、路相连、渠相通,处处白墙黑瓦、花红柳绿。曾经的“穷村”“空壳村”,一朝蝶变,成为宜居兴业的重庆市市级生态村。

谈及青龙村近年的变化,黄志一脸的自豪。十二年间,他也从创业有成的“小老板”变身带领相亲共同致富的“领头雁”。

“我的初衷很简单,身为一名党员,既然选择了干,就踏踏实实干,竭尽所能去干。”黄志笑着说,“作为一名村党总支书记,我始终从群众利益出发,带领全村群众一步步共同致富。”

(综合上游新闻、重庆日报、重庆晨报等相关报道)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