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长城保护员张鹤珊:44年守护 长城每天的风景都不一样

作者|李洋,刘军
  • 故事人物
    • 张鹤珊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新闻网
  • 发表时间
    • 2022-11-30

初冬清晨,寒意袭人。67岁的张鹤珊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大米饭,配上大白菜熬豆腐,热乎乎的食物一吃进肚子里,身体迅速暖起来。吃完放下饭碗,跟老伴儿说了句,“走长城去了啊”,拎着镰刀就出了门。

访长城保护员张鹤珊:44年守护长城每天的风景都不一样

图为张鹤珊正在巡护长城。(资料图) 曹建雄 摄

初冬清晨,寒意袭人。67岁的张鹤珊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大米饭,配上大白菜熬豆腐,热乎乎的食物一吃进肚子里,身体迅速暖起来。吃完放下饭碗,跟老伴儿说了句,“走长城去了啊”,拎着镰刀就出了门。

图为张鹤珊巡护中用镰刀开路。(资料图) 曹建雄 摄

图为张鹤珊巡护中用镰刀开路。(资料图) 曹建雄 摄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城子峪村张鹤珊是中国首批长城保护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长城遗存数量大、分布范围广。其中,河北秦皇岛境内现存有长城223.1千米,是明代长城精华地段之一。据张鹤珊介绍,他守护长城已有44个年头,所守护的这段明长城共有23座敌楼,由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主持修建,目前依然保持着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和原始风貌。

“没有镰刀开路,容易被树杈、杂草划伤。树枝能当拐杖使,坑坑洼洼的地方用得着。别看树枝不值个钱,比起登山杖也不差劲,皮实。”张鹤珊说,拿一把镰刀,或者是一根不粗不细的树枝,是他巡视长城的标配。

图为张鹤珊正在巡护长城。(资料图) 曹建雄 摄

图为张鹤珊正在巡护长城。(资料图) 曹建雄 摄

在巡视长城的44年中,张鹤珊遇到过碗口粗的大蛇,他壮着胆子举起树枝挑走;遇到过马蜂窝,眼睛被蜇后肿成一条缝。巡视累了,张鹤珊就倚坐着城墙,歇歇脚、喝口水。冬天踏雪上山,曾从山梁上滚落;夏天荆棘从身上划过,火辣辣地疼。劝走放养倌,赶跑偷砖贼......对此,张鹤珊说,这都是故事,也是经历。

图为张鹤珊使用手机拍摄长城。(资料图) 曹建雄 摄

图为张鹤珊使用手机拍摄长城。(资料图) 曹建雄 摄

“阳光照耀下,到处都透亮,哪怕长城砖的一小块划痕都看得清清楚楚。遇上阴天,再有点雾,有人站对面都看不真切。这种天气就需要摸着城墙走,有时就要靠几十年来的感觉行走。雨天、雪天,长城的感觉更不一样。”对于张鹤珊来说,守护的长城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熟悉,熟悉它的每一米,每一段。

图为张鹤珊整理散落的长城砖。(资料图) 曹建雄 摄

图为张鹤珊整理散落的长城砖。(资料图) 曹建雄 摄

“学校邀请我去讲长城故事,讲长城的现状,我都不用准备。这些年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这些东西都在脑子里装着,张嘴就能说。”张鹤珊笑着说,曾经的小伙子已经走成了“老张头”。

图为张鹤珊拍摄的长城景色。(资料图) 张鹤珊 摄

图为张鹤珊拍摄的长城景色。(资料图) 张鹤珊 摄

为了赶上时代的脚步,张鹤珊还在网络平台发布短视频作品,粉丝量将近40万,作品获赞超过732万。翻看他的作品,不难发现“老张头”并不是一个古板的人。作品里既有长城的风光,也有农家的日常生活,颇受大众欢迎。张鹤珊的想法很简单,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皇岛境内的长城,有机会能到这个地方来看一看。

“今年快下雪了,雪后长城更好看,在白雪的映衬下更加雄奇壮观。”张鹤珊说,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在他看来,长城每天的风景都不一样,无论什么时候都看不够,爱不够。(完)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