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上|刘沈厅:从农业“门外汉”到“土专家”

  • 故事人物
    • 刘沈厅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四川省
    • 眉山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2-10-28

从农业“门外汉”到“土专家”,他克服多项柑橘种植难题,将自家果园打造成为示范样板,成为当地柑橘种植致富“领头羊”。

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李山村沈厅家庭农场内,工人们正忙着修枝、防治病虫害。不远处,一位戴着黑框眼镜,带着书生气的年轻人正用自主研发的简易滴灌系统施肥。

丰收时节刘沈厅在采摘柑橘(图片来源:四川新闻网)

他叫刘沈厅,李山村沈厅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是一位贴着“学霸”“高学历”“农民”等标签的乡村青年。自2016年返乡创业至今,刘沈厅在李家村流转土地220亩,成为眉山市首位拥有985高校硕士学位的职业农民。从农业“门外汉”到“土专家”,他克服多项柑橘种植难题,将自家果园打造成为示范样板,成为当地柑橘种植致富“领头羊”。

辞去高校辅导员工作回乡创业

1989年出生的刘沈厅从小便是父母眼中的骄傲。200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刘沈厅研究生毕业,获得了留校任职的机会。在大家眼里,刘沈厅是有出息的孩子,一毕业就顺利端上了“铁饭碗”。但这次,刘沈厅决定“叛逆”一回,在2016年底,辞去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回乡创业。

创业第一年,刘沈厅和父亲拿出全部家当,在李山村流转了130亩土地,当起了果农。“父亲嘴上说着反对的话,心里却默默支持着我。”刘沈厅笑着说,“父辈世代与泥巴打交道,我请个会种植的人来照看着,种植就没啥问题了。我就跑市场,找销路,把东西卖出去不就赚钱了!”于是,2017年初,刘沈厅请来了当地知名的“土专家”,全权负责技术和生产,并分别在地里种下了80亩猕猴桃和50亩柑橘苗子。

刘沈厅讲解简易滴灌技术(图片来源:同心四川)

最初他认为农业是最简单的行当,然而,2017年四月初,80亩猕猴桃树苗出了问题。“半米高的树苗突然就枯萎了,起初我还以为是被虫咬了,但是刨开泥巴才看到根都烂完了。”刘沈厅请来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检查后才知道是有机肥的质量出了问题,导致猕猴桃苗烧根,80亩的苗子,一株也没能保住。经历了这次事故,刘沈厅逐渐明白,农业不是那么简单,农田里的技术与学问并不少。意识到这一点,他决定拔掉枯萎的猕猴桃苗,在地里重新种上了晚熟柑橘品种。他开始没日没夜地钻研种植技术,拜省农科院专家陈克玲为师,在种植柑橘的路上不断进行创新改良。

在刘沈厅看来,“发展农业需要创新,更要为农民创新。”这几年,他先后研究出简易滴灌、简易大棚应用等节本高效的柑橘管护技术,获得三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与推广下,眉山周边已有5000余亩柑橘基地免费用上刘沈厅的专利技术。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

目前,刘沈厅的农场规模达到了220亩,每年柑橘产量在30万斤左右,年销售额能达到100万元。从“学霸”到职业农民,刘沈厅的故事传遍了家乡,许多果农慕名前来学习,刘沈厅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指导大家科学种植。

刘沈厅在进行无人机教学(图片来源:彭山共青团)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植柑橘,销售也成了一个问题。“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我们打造了公益性‘数字农业服务平台’,让政府、果农、人才和客商实现无缝对接。”刘沈厅介绍,这个平台就是果农和客商信息沟通的桥梁,既能帮助外地客商知道哪里有好产品,又能让果农第一时间获得市场信息。这个平台涵盖了小程序、公众号、微信群、PC端等,现已入驻家庭农场300多个,产品500多个,销售经纪人300余位,产业工人1000多位,让政府、果农、人才和客商实现有效信息无缝对接,平台在销售季每天都可实现超过百万元交易。2021年,平台实现柑橘订货1000万斤,葡萄500万斤,创造价值超过8500万元。

谈到乡村振兴最缺少什么,“人才!乡村振兴最缺少的还是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刘沈厅肯定地说道:“现代农业不能是靠天吃饭,还是需要年轻人来发展。”未来,他想让更多的人看到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的变化,吸引更多的青年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综合人民网、四川新闻网、同心四川、彭山共青团相关报道)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