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上︱吴照京:乡愁缝进小棉袄,针线牵出新生活

  • 故事人物
    • 吴照京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山东省
    • 临沂市
    • 沂水县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2-10-13

对于吴照京和吴家楼子村的村民来说,小棉袄是儿时最暖的回忆。如今,这一件件小棉袄不仅能帮助他们抵御严寒,更能为他们脱贫致富带来机遇。

对于吴照京和吴家楼子村的村民来说,小棉袄是儿时最暖的回忆。每到深秋,奶奶总会拿起针线为孩子们赶制冬衣。小棉袄、厚毛衣,一针一线都倾注了奶奶的关怀。再冷的冬季,只要有一件小棉袄,就足够了。

如今,这一件件小棉袄不仅能帮助他们抵御严寒,更能为他们脱贫致富带来机遇。

吴照京展示沂蒙小棉袄。图片来源:中国文化报

回乡创业,开启沂蒙小棉袄的新征程

吴照京是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杨庄镇吴家楼子村人。高中毕业后,他怀揣着对未来的向往,离开家乡,到临沂市区工作。由于工作认真、任劳任怨,他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员工。

在城市工作的吴照京,一直惦记寄托着他乡愁的老家。“我能做点什么?”他一遍遍地问自己。经过长时间思想斗争,多次回乡考察,2013年,吴照京做通家人工作,放弃了在临沂市区稳定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回到老家吴家楼子村创业。

之所以选择棉袄创业,是源于吴照京对沂蒙小棉袄的了解。这种棉袄纯手工制作,保暖效果好;不仅如此,还承载着很多人儿时的记忆。

建厂、买设备,一切都顺风顺水。村里留守的老人大多有一手缝制沂蒙小棉袄的手艺,她们也顺理成章地上了岗。2013年底,吴家楼子村的沂蒙小棉袄加工厂运转起来了。

老人们在缝制小棉袄。图片来源:农村大众报

事业遇挫,老人们照亮了他回家的路

创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人听说吴照京正在创办小棉袄加工厂,都觉得他“疯了”。

“他自己还穿小棉袄不?”“年轻人谁还穿这个?”“照京这是犯迷糊了。”尽管被多方不看好,吴照京还是顶着质疑搞起了生产,然而让他信心满满的手工棉袄销路却并不顺畅。第一年,甚至连工资发放都成了问题。

接二连三的意外险些击溃了他,2015年,吴照京的父亲意外离世,那段时间的他格外消沉。一天,他和妻子外出回来得很晚,看见院子里灯火通明,心里咯噔一下,以为又出现了什么情况,赶紧给一个缝棉袄的大娘打电话询问。电话那头的大娘告诉他们:“下午几个老奶奶临走时,叮嘱了多遍,说‘这俩孩子今晚回来,咱把门锁好,把灯给开着’,她们担心你们回来晚了害怕呀……”吴照京听到这番话,感动得泪流满面,“村里的老人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她们给我点亮回家的灯,也照亮了我回家的路,我有什么理由不带着她们好好致富呢?”

面对一张张写满沧桑但满含关爱的笑脸,吴照京坚定了信心,立誓要尽己所能,回报乡邻。

旧曲新弹,非遗小棉袄重新焕发生机

为了争取客户,学缝纫出身的吴照京将传统缝制手艺和时尚新理念结合起来,设计出100多种花色和款式,这样“旧曲新弹”的服装,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沂蒙小棉袄,他积极利用直播平台,对老人缝制棉袄的过程进行直播,在网络平台引起了不小反响。

所有的辛苦都没有白费,吴照京和他的沂蒙小棉袄重新焕发生机。全国各地的订单接踵而来,加工厂的用工量也不断增加。需要的人多了,货卖得快了,扩大生产也就成为必然。2016年底,政府给予十万元资金支持,同时“沂蒙小棉袄”被确立为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给吴照京的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不仅如此,在沂水县委宣传部和沂水县文旅局的帮助下,沂蒙小棉袄自身的历史发展脉络、主要制作技要、历史工艺文化价值等逐渐清晰,成功申请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依托手工缝制的传统优势,布置了非遗民俗展厅。

使用沂蒙小棉袄技艺制作的衍生品。图片来源:中国文化报

“现在,我们一年能手工制作两万余件沂蒙小棉袄,年销售额200多万元;希望五年内,年销售额能达到1000万元,我也能把老妈妈新生活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吴照京说。

吴照京展示小棉袄。图片来源:农村大众报

随着沂蒙小棉袄发展壮大,在杨庄镇形成了一个以沂蒙小棉袄为中心,集手工棉袄设计推广、电商销售、乡村旅游、非遗传统文化研学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杨庄镇在促进农民生活富裕、建设文明乡风的乡村振兴之路上不断前行。

(综合新华社、大众日报、齐鲁网、中国文化报、农村大众报等报道)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