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上︱她在村里“开飞机”,让种地变得“高大上”

  • 故事人物
    • 李新玲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江苏省
    • 徐州市
    • 睢宁县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2-09-28

作为新农人和女飞手,李新玲上过两次央视新闻。从原来只会带娃的农村小媳妇,到如今英姿飒爽的女飞手和高素质农民,身份和职业的逆转都是从一台无人机开始的。

往播洒系统中加入农药,打开手持设备、设置参数、规划路线,手指在屏幕上点击启动后,一架四旋翼无人机快速转动螺旋桨,“呼”地一声从地面腾空而起,按照设定航线迅速飞进稻田上空,农药喷洒而下,均匀而精准……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一处农田里,李新玲正忙着操作一台植保无人机为稻田喷药。

作为新农人和女飞手,李新玲上过两次央视新闻,“农村大姐把无人机玩转成新农具”——在微博上她的故事收到4000万网友的点赞。从原来只会带娃的农村小媳妇,到如今英姿飒爽的女飞手和高素质农民,身份和职业的逆转都是从一台无人机开始的。

无人机在田间作业。图片来源:农民日报

看娃农妇人生逆袭

成为县城第一个女飞手

李新玲是睢宁县魏集镇马王村人。1986年出生的她早早结婚生子,一开始和丈夫在外打工,但收入不抵开销。2009年怀二胎后,两人又试着在家养肉鸡,也以亏本收场。打了几年零工,2014年夫妻俩商量着在村里包几十亩地,这样也能方便照顾三个孩子。

种地的辛苦让李新玲始料未及,最苦的还是打农药。她清楚地记得2015年夏天,从没背过药桶的她背着喷雾器给50亩小麦打药,一桶药三四十斤重,天热田里又不好走,汗哗哗直流,毛巾都擦不过来。一下午打了十几桶药,李新玲累得瘫在地上,肩被勒得生疼,手都抬不起来。晚上她想想忍不住流眼泪,“自己怎么想着种地呢,太累了!受这种罪!”

有的人家选择请人工帮忙,李新玲嫌花那个钱不划算。村里年轻点的劳动力都出门打工去了,年纪大的做事肯定没自己细致。

转机出现在2018年9月,听说村里有人请来一台无人机打药,李新玲赶忙跑去看稀奇。看到无人机打药又快又均匀,李新玲也把无人机请到自家地里,还兴奋地拍视频连发了三条朋友圈,“我也用无人机打药了!”

李新玲和丈夫在田间给无人机灌药。图片来源:农民日报

“打完明显看到虫子都死了,效果很好,这无人机以后肯定很多人用!”见识到无人机的神奇后,李新玲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她决定购买一台无人机。

要买无人机,首先需要考取无人机操作证。李新玲撺掇了老公好几天,他却在考试现场打起了退堂鼓。

“他嫌太费脑了,有好多内容要记,那我就去考嘛。结果一共四关理论考试,我一下午就全通过了。”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李新玲还有些小得意。自此,李新玲拿到了睢宁县第一张无人机操作证。

李新玲展示自己的操作许可证。图片来源:中国妇女报

2018年底,李新玲在镇政府的帮助下花费近八万元买了一套大疆植保机,成为了县城里第一位植保无人机女飞手。

好“身手”赢来好口碑

她的收入插上“金色翅膀”

无人机打药真的有那么好吗?一开始,村里的人半信半疑。那时无人机作业还没有普及,价格同人工作业又差不多,而无人机比人工快十几倍的工作效率让很多人怀疑,出来的效果会一样吗?

李新玲开始钻研。药剂喷洒时确实看不出什么端倪,但在使用过除草剂后,人工喷洒的农田可能还会有小部分死角,无人机喷洒的农田却是干干净净、一株杂草都没有的。无人机的药滴细腻均匀,用量少药效高,好处其实远远大于人工。

这样的小发现被李新玲拍成了短视频发布在网络上,向大家分享无人机植保作业的好处。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请她带飞机来作业。就这样,经过口口相传,渐渐打开了市场。

每次作业前,李新玲都会仔细检查清洗无人机,以防不同药剂对作物产生药害。她自己购买组装了“配药神器”,药液不浪费,药瓶也冲洗得干干净净。每亩用多少量、无人机飞多高、什么速度合适,李新玲都熟稔于心,经验十足。

一年以后,无人机八万多的成本已经通过植保作业赚了回来,李新玲又购入第二台无人机。

随着无人机更新换代和效率提升,现在每天作业1000亩不在话下,不用一天时间,四五千块钱就能到手。别人笑着打趣,说李新玲的收入是按分钟计算。比她大五岁的丈夫给她开车、配药、换电池,心甘情愿当“小工”。

现在,李新玲又开始学习起拖拉机、播种机操作来。夫妻俩不仅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还在空闲时间为农户们提供播种小麦、秸秆还田、土地复垦等一条龙服务。

李新玲在操作无人机。图片来源:潇湘晨报

无人机旋转了一下羽翼,一个个改变就悄然发生——土地还是以前的土地,农业早已不是以前的农业。以无人机为代表的科技力量的注入,对农业生产方式不断进行革新和赋能,让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掉地摔八瓣”的落后面貌。

它们也重塑着新农人的面貌,让土地更有价值和吸引力,让智慧农业变得触手可及,让种地也可以变得“高大上”,更多的“李新玲”们可以在农村施展才干,奋斗打拼,收获价值和抵达梦想。

(综合央视新闻、农民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江苏网、潇湘晨报等报道)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