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上|年售百万促乡邻共富,他的荷花凭啥卖到十元一朵

作者|焦仓
  • 故事人物
    • 王胡傲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浙江省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2-09-10

今年夏天,95后武义小伙王胡傲将“荷经济”玩得风生水起,他推出的鲜切荷花,一支卖到10元的好价钱,每天卖出2000多朵,三个月左右的销售额近200万元,并带动周边农民增收,成为这个夏天不折不扣的“网红”。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浙江,不少地方有着种植荷花的历史,金华市武义县便是中国三大名莲之一宣莲的原产地。

今年夏天,95后武义小伙王胡傲将“荷经济”玩得风生水起,他推出的鲜切荷花,一支卖到10元的好价钱,每天卖出2000多朵,三个月左右的销售额近200万元,并带动周边农民增收,成为这个夏天不折不扣的“网红”。

 

王胡傲在直播间推销鲜切荷花。图片来源:中新闻

海外留学

95后学子放不下心中那朵荷花

身材高挑,眉清目秀的95后王胡傲站在荷塘之畔侃侃而谈,颇具古风。“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王胡傲从小便铭记心中,即便是出国留学,也不曾忘记。

中学毕业后,王胡傲考入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土壤学专业。“研究土壤,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这是父亲王核给他的建议,希望他能为国家的土壤改良做点事。

王核在武义县柳城镇管理着600余亩荷塘,是该镇南部最核心的赏荷区。“就算是为了改善荷塘的土壤品质,咱也试试。”抱着这样的心态,王胡傲开始深入其中,“没想到研究越深入,兴趣也越来越浓”。

四年留学期间,王胡傲一大半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基本上各种泥土都玩过了”。大四那年,王胡傲更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实验室里往往一待就一整天,有时为了得出一个结论试验到次日凌晨。

毕业后,王胡傲毅然选择回国,去了江苏一家土壤修复公司实习。“中国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正经历着环境污染问题。”王胡傲经常关注国内土壤现状,“等到进一步实现土壤改良之后,我打算种植有机莲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子承父业

荷花搭上电商销售快车道

2020年,王胡傲决定辞职返乡,接管父亲承包的荷花种植园,起初种植生吃的莲蓬、莲子,后来沉下心养荷花。

当时,武义当地的莲藕产品基本上以线下销售为主,且多为干莲子,不少小型种植户难以拓宽销路。

王胡傲有些不解,“现在互联网销售大势所趋,为什么不搭建平台呢?”

“我们都是农民,有心无力啊。”种植户的回答让王胡傲萌生了做电商的想法。

可是,土壤学专业出身的王胡傲并不擅长电商领域。他想起了有电商运营经验的初中同学吕旭峰,“既能发挥所长,又能助力乡村振兴,这太有意义了”。两人一拍即合,从采摘、包装到物流,设计了鲜切荷花的销售、运输及售后全套流程。

 

王胡傲在给莲蓬打包。图片来源:金华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切换“人生赛道”卖花以后,最难过的是“品种关”。普通荷花品种多为单瓣,颜色单一,花期短且不易开花,运输过程容易脱落,客户满意度不高。

为破解这一难题,王胡傲带领团队在鲜切品种选育上下了一番功夫,经过两年多努力,目前物种园内有200亩、10多个鲜切荷花品种。

“我们的选育标准是用手轻拍就能拍开。首先花苞不能太小,尽量挑杆子直一点、粗一点的品种,然后要颜色特别一点的、包边的、渐变的。”王胡傲说,未来他们会将鲜切荷花品种控制在10个左右,并尽量做大规模。

十元一支

小小荷花带动近百位村民就业

清晨六点,柳城镇的十里荷花物种园里,缕缕阳光透过云霞柔柔地洒在片片荷叶上,朵朵荷花骨朵面含露珠“醒来”。几名穿着渔夫装的工人,拨开丛丛荷叶走向荷塘深处,娴熟地将一朵朵或青绿或粉红的荷花花苞连同茎秆采下,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

 

工人在采摘荷花。图片来源:浙江之声

经过精心打包,一朵朵鲜切荷花被分装成十朵一箱,准备发往全国各地。王胡傲轻轻点击鼠标,第二天,在二百公里外的杭州,白领王女士便收到了从武义寄来的荷花。她按照一起寄到的养护小提示轻轻拍打花苞,花瓣就微微绽开了,散发出幽香,犹如刚从荷塘新鲜采摘的一般。王女士说,买一朵荷花10元钱,但带给她的是不一样的美好感受。“荷花就让人看着比较心静,感觉像身处古老的乡村,夏天的时候下着雨,然后雨水从石阶上流下来,让人心里很舒适的感觉。”

将新鲜荷花卖出10元一支,是老一代荷农想也不敢想的事,95后王胡傲做到了。

目前,武义县共有莲农2000多户,总人数近一万人,依靠这朵小小宣莲,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15%以上。王胡傲卖荷花,不仅带动了周边村庄近100位村民就业,还让奋斗于“荷经济”的莲农们看到了致富的另一种可能。王胡傲说,这条路,自己会一直走下去。

(综合中国新闻网、浙江之声、武义报等相关报道)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