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上|陈浩南:五载芳华两驻村,双手实现振兴梦

  • 故事人物
    • 陈浩南
  • 故事地点
    • 中国
    • 辽宁省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2-09-01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老大杖子乡杏花村,辽阳灯塔市铧子镇后屯村,一个地处辽西,一个地处辽中,相距甚远的两个村落却因陈浩南而有了关联。五载芳华两驻村,陈浩南不懈奋斗,用双脚丈量脱贫致富路,用双手实现乡村振兴梦。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老大杖子乡杏花村,辽阳灯塔市铧子镇后屯村,一个地处辽西,一个地处辽中,相距甚远的两个村落却因“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最美第一书记”陈浩南有了关联。

五年前,脱贫攻坚的战鼓擂动,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工作的陈浩南第一时间报名,他说:“我请战!请派我去最贫困、最缺人的地方!”在杏花村,他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一年前,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扶贫老兵”陈浩南再次请战,他说:“我是急先锋,想为农村做更多的事!”在后屯村,他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陈浩南。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为民“请”路,苞米不愁运不出去了

杏花村,地处两省三市交界,本该四通八达、经济繁盛,却因山脉的阻隔,留住了自然风光,也困住了发展的脚步。

杏花村有964户村民,分别住在16个自然屯、20个村民组,是乡里面积最大、居住最分散的合并村庄。“上任之前,听说这个村产业薄弱、经济落后,村民都等着第一书记来带着他们致富,心里的干劲儿很足,可是刚到村里就被浇了盆凉水。”陈浩南回忆起刚来杏花村的日子,当时他还不满26周岁,村里人看到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脸上满是疑惑和失望。

“我们这山洼洼好不容易盼来了个扶贫干部,就是这么个城里小娃娃?”面对村民对他年龄和不熟悉农村工作的质疑,陈浩南并不灰心。当过兵的他,拿出了在军营时候的韧劲,白天下到地里帮农户干活,晚上挨家挨户走访。

陈浩南到村的第一个月,走遍了全村的沟沟坎坎,听到最多的是老百姓对路的抱怨,村里最远的自然屯距离村部、学校、汽车站等有九公里之远。夏季暴雨或冬季降雪,有五个以上的自然屯1300多人出行困难,农产品更是难以运出去。陈浩南在日记中写到:“不来基层工作,真的感受不到乡亲们的无奈。”

村民对一条好路的渴望,陈浩南听在耳朵里,烙在心里。“好,就先为村里的老百姓修一条路!”陈浩南下定了决心。

缺资金,他带着“不怕走破脚皮”的拼劲儿,跑遍了省市县的各级交通部门,终于带回了好消息:“交通厅为村里拨付14.5公里的水泥路和两座大桥的建设指标。”资金拨下来,道路施工涉及沿途村民的土地占用、院墙拆迁,又引发了不少矛盾纠纷。那段时间,陈浩南自掏腰包、带上礼物,挨家挨户做工作。

杏花村的路,2018年3月和12月的对比图。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十个月后,杏花村14.5公里长的三条水泥路和两座桥梁全部竣工。2019年的除夕,杏花村热闹非凡。这天,每家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都回来了,他们第一次把小汽车开到了自家门口,喜气洋洋地从车上卸下在城里买的特产。60多岁的村民刘玉芝高兴地说:“现在路修到家门口了,村里的苞米再也不愁运不出去了!”

产业转型,“小娃娃”变成了“小书记”

路修通了,苞米好卖了,但种苞米毕竟效益不高。

怎么办?得从根上改变农产品种植结构。怎么改?一时没了主意的陈浩南带着村干部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随着走访山西、山东等地,陈浩南看到了中药材的种植前景,和村干部一商量,决定带着杏花村村民种丹参。2019年上半年,杏花村成功流转土地112亩,建立了丹参生态种植示范区。

没想到,当年干旱,丹参产量只有预期的一半,总产才三万斤。加之受疫情影响,2020年初许多药厂纷纷转产抗流感病毒类药品,鲜有厂家收购丹参。无奈之下,陈浩南带着样品和检测报告,先后赴辽宁、天津、上海、四川等地中药厂家上门推销,化解了丹参的销售难题。这件事也让陈浩南深思,发展产业不能一条腿走路,必须多点开花。

陈浩南(左)为丹参寻找销售渠道。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杏花村多山,适合发展养殖业。村里有位老党员有丰富的养殖经验,经过讨论,陈浩南决定发展小尾寒羊养殖项目。他自己捐助了一万元,又筹措11万元,以“党员农户+村集体+农户”模式,创建了股份制的小尾寒羊养殖基地。2020年,该基地为村集体带来两万元左右的收益。

杏花村在陈浩南的带领下富起来了。村民对他的称呼也从一开始的“小娃娃”变成了“小书记”。陈浩南笑着说:“改变的是称呼,收获的是肯定。”

逐梦振兴,他在新起点奋勇向前

看到杏花村的发展道路越蹚越宽,新班子干事创业底气十足,陈浩南彻底放下了心。2021年8月,他主动申请,奔向新的驻村岗位——辽阳灯塔市铧子镇后屯村驻村第一书记。

“抗日英雄李兆麟将军的故居就在后屯村,这里红色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备,适合发展红色乡村旅游。”陈浩南对后屯村的未来充满向往。

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

到了后屯村,陈浩南迅速进入角色,着力解决旅游发展面临的难题。新修高标准田间作业道1.5公里,修建停车场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有人问,脱贫攻坚有什么诀窍?陈浩南说:“党建是我迅速打开局面的一张王牌。”

为了加强党建,他先后协调资金12万余元,搭建起红色村组织振兴党建工作室,创建了红色党员之家,打造了党建文化长廊和党史教育红色步道,高标准规范了“三会一课”制度的常态化……一系列举措下来,“村堡垒”汇聚起巨大的合力,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后屯村的未来指日可待。

2021年,陈浩南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荣誉面前,他为村民办实事的初心一如既往。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陈浩南一直以此勉励自己。五载芳华两驻村,陈浩南不懈奋斗,用双脚丈量脱贫致富路,用双手实现乡村振兴梦。

(综合农民日报、辽宁日报、东北新闻网、澎湃新闻等报道)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