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玫瑰被称为日本葡萄出口的“火车头”,曾卖到580元人民币一斤。90后新农人刘晏辰卖掉家中六套房创业,只为让大家都能手捧新鲜的葡萄,咬出“阳光”的味道……
6月,是云南葡萄成熟的时节。云南弥勒五山乡石头寨村,这个古老的彝族村寨曾经遍地巨石,土地贫瘠。如今却满目苍翠,云雾缭绕,鸟鸣清脆,大片葡萄园置于其中,仿佛世外桃源。
与其他葡萄园的忙碌景象不同,刘晏辰的葡萄园里一片宁静,她的葡萄要达到九成熟才采摘,这样就会比普通产品晚15天左右上市。很多人不知道,为了让手捧新鲜葡萄的人,咬出一口“阳光”的味道,刘晏辰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刘晏辰。图片来源:人民网
“闺女,你一定能种出世界上最好吃的葡萄”
1992年出生的刘晏辰是云南昆明人。她走上种葡萄的路,是被父亲拉“入伙”的。刘晏辰说,“爸爸对于农业,一直有着纯纯的、浓浓的情怀。”
刘晏辰的父亲之前做水果批发生意,对水果的品质一直有很高要求。他经常对刘晏辰说,安全、有机、高品质的农产品,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在父亲的建议下,刘晏辰报考了北京农学院农林经济管理系。
临近毕业,当刘晏辰一边写论文,一边投简历的时候,接到了父亲的电话:闺女,回来种葡萄吧。“爸爸对我说,你从小就是个吃货,为了一口好吃的无所不用其极,一定能种出世界上最好吃的葡萄。”刘晏辰回忆道。
当刘晏辰几经辗转,来到偏远的石头寨村,站在五千亩荒地上,看到遍地石头时,心里却打起了鼓。但是父亲告诉她,这是他走遍云南才找到的地方,海拔落差1042米,昼夜温差极大,非常适合种葡萄。
那天,刘晏辰看了父亲搭在半山腰的农舍,沙发是破的,扯了一块床单就是窗帘;父亲的拇指上一道凹痕,是剪葡萄的时候被枝条割的;父亲的手指甲里黑黢黢的,全是泥……
那一刻,刘晏辰哭了,她决定留下来。
刘晏辰和父亲承包的葡萄园。图片来源:大众网
从石头缝中“钻”出来的“阳光玫瑰”
弥勒盛产葡萄,可当地农户种植的大多是一些传统品种和酿酒葡萄。
刘晏辰和父亲的果园不一样,他们种的葡萄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阳光玫瑰,口感清甜,鲜脆多汁,咬上一口,有玫瑰的香气。
阳光玫瑰葡萄原产于日本,日媒将阳光玫瑰称为日本葡萄出口的“火车头”,父亲告诉刘晏辰,自己去日本吃过这种葡萄,又甜又香,但就是贵,要580元人民币一斤。“我就想,怎么让咱们国家的人也吃得上吃得起。”刘晏辰说。
为了这个愿望,他们开始了艰辛的尝试。
石头寨的荒山遍布着石头,为了种出优质葡萄,刘晏辰通过施用生态肥料改良土壤,让“阳光玫瑰”从石头缝中“钻”了出来。
弥勒常年干旱,降水稀少。为了解决灌溉问题,刘晏辰把南盘江的江水抽到了山顶。
“我们从种下种苗的第一天起,就从来没有用过除草剂,全部用人工进行除草。”谈起创业之初,刘晏辰的话仿佛说不完,“吃了好多亏、受了很多骗、走了很多弯路。一步一步摸索着来,整体种出来的品质才开始每年进步一点点,才越来越好。”
葡萄园里的刘晏辰。图片来源:大众网
曾经580元一斤的阳光玫瑰葡萄,在刘晏辰等人的努力下,摆上了百姓的餐桌。
但是,随着国内种植阳光玫瑰葡萄的人越来越多,刘晏辰迎来了更大的挑战。
卖掉六套房,只为坚持品质优先
“很多人现在已经能在家门口买到15块钱一斤的阳光玫瑰葡萄了,他们就以为这就是所谓的‘阳光玫瑰’,从而觉得‘阳光玫瑰’也不过如此。”刘晏辰说。但其实多数低价卖出的阳光玫瑰葡萄是通过催水催肥方式种出来的,果子并不好吃。
“不管施用什么样的肥料,能提供给果子的营养大概也就那么点,上面结的果子多了,营养就要分散到所有的果子上面,品质肯定就不会好。如果把产量降低,果粒减少了,同样的营养就会分到更多的葡萄上,这串葡萄就会长得更好。”为了保证葡萄的质量,刘晏辰选择每亩减产6000斤。“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葡萄变得更好吃。”刘晏辰说。
产量降低,收入自然受到影响,而接二连三的极端天气又给果园带来沉重打击。
2014年,两次70年一遇的严重霜冻,让果园几乎颗粒无收;2015年暴雨,涨起来的洪水淹了果园,冲走了抽水设备,洪水之后是连续干旱,没有了抽水房,果园四个月没有浇一滴水,葡萄叶被晒得打起了卷;2020年因为疫情,招不到工人,刘晏辰和父母撸起袖子下地干活……
为了支撑果园,刘晏辰甚至卖掉了在昆明的六套房、两台车。
虽然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但刘晏辰从未放弃,她相信只有坚持品质优先,这个品种才会一直良性发展下去。
天道酬勤,在刘晏辰的努力下,云南成为国内阳光玫瑰葡萄的主产区,更多的人可以吃到这种美味的葡萄。葡萄园也在当地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其中还包括几位70多岁的彝族老奶奶,村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收入,实现了增收致富。刘晏辰和父亲也成为当地社会扶贫模范,一家人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好。
刘晏辰。图片来源:大众网
谈及未来,刘晏辰说,自己要把“良心种植”坚持下去,再带动更多的人一起做这件事。她在文章中写道:“作为吃货的我一直相信,人间美好很多,食物是最好的一种。一个夏日的午后,从冰箱里拿出的那串葡萄,串联出那些短暂相逢后的离别,久久离别后的相逢,无可言说的喜悦……这也是我,最想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美好。”
(综合农民日报、人民网、春城晚报、大众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