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版
  • app下载
  • 注册
  • English
  • Français
  • عربى
  • Italiano
  • 振兴路上|“阿坝小王子”王光强:14年后,这里的樱桃红了

    • 故事人物
      • 王光强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2-05-07

    14年后,汶川的樱桃树长得很好,盖住了震后灰褐色的土地。26岁的王光强站在樱桃树丛里,笑得格外灿烂。14年前那双跑丢的鞋子已经成为回忆,14年后,王光强仍在奔跑,脚下是一条振兴之路。

    14年前,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雁门乡境内的萝卜寨距离震中仅5公里,全貌基本被毁。后来,援建工人和当地人在萝卜寨的旧樱桃园上建起新羌寨,所以不少樱桃树都是震后新栽种的。

    14年后,汶川的樱桃树长得很好,盖住了震后灰褐色的土地。26岁的王光强站在樱桃树丛里,笑得格外灿烂。这个如今已有几百万粉丝的“阿坝小王子”,当初被粗暴打断的生活,以那场地震为原点,延展出新的轨迹。

    那一年的樱桃,留在了树上

    在镜头前总是开朗乐观的王光强,也曾是一个内向、羞涩的小男孩。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没有任何征兆,汶川雁门小学的教学楼开始剧烈摇晃,王光强最后一个跑出教室。在老师的组织下,他和同学们一起往汶川县城跑。“我的两只鞋都跑丢了,全班同学主动把袜子脱下来给我当鞋,最后一只脚上套了12只袜子。”王光强回忆道。

    古籍记载,“羌人死,焚而扬其灰”。14年前的春夏之交,羌族人用火送别亲人,灰烬落在漫山遍野的樱桃上,厚厚的一层,王光强说:“那一年的樱桃,没有吃,也没有卖,就留在树上了。”那一年,12岁的羌族男孩王光强褪去羞涩,一边落泪,一边前行。

    2011年的王光强(左)与弟弟。

    他想走出大山,却对自己“爽约”了

    一场地震,房倒屋塌,一家四口安然无恙,王光强称得上是“幸运者”。彼时,他会因为担心自己是否可以继续读书而流泪。好在有“异地复学”,在企业的赞助下,王光强和同学们在广州的学校度过了震后的第一年。

    到了广州之后,王光强的第一感觉就是:“山去哪了,怎么全是高楼?”在复课期间,他去了科技馆,去了海边,去了游乐园。回到汶川后,王光强告诉自己一定要走出去,多到外面的城市去看一看。

    高考那一年,他考上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系。那个夏天,他跟随母亲到萝卜寨附近的水墨风景区摆摊卖山货,早上5点半起床,深夜方归,一个月下来赚回了自己的学费——1.2万元。“那时候,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想做生意的种子。”王光强说。

    上大学后,作为班里为数不多的羌族人,王光强误打误撞地用山里的风干牛肉打开了学校里的市场,他不但挣出了自己的学费,还时不时能给弟弟一些生活费。

    临近毕业,王光强面临着人生最重要的一个选择题:一边是高薪稳定的工作甚至是央视实习的机会,一边是艰难的返乡创业之路,王光强选择了后者。父亲对他的决定很不理解:在上一代人的思维里,卖山货不需要读书,读过大学的孩子,鞋边不该再沾土,无论如何“不得行”。

    为了阻止儿子做生意,父亲几乎每天都要打上七八通电话,但王光强收货的车还是越过沟沟坎坎,一路开回汶川。

    那个秋天的奋不顾身,成就他事业的起点

    2017年,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农产品运输受阻,许多水果滞销,这件事深深触动了王光强。这让他想起汶川震后的两三年里,通向外界的路几次建好,又几次被泥石流冲垮。赶上樱桃成熟的季节,樱桃贩子不来,母亲只能用背篓背着四五十斤樱桃,徒步15公里到集市上售卖。

    震后几年,王光强的母亲在集市卖樱桃。

    他一直记得母亲眼神里的落寞和满身的疲惫,那时候他有一个愿望,要是能有人进汶川收果子就好了,哪怕报酬给得很少也行。

    2017年秋天,他把九寨沟的西梅装上车,让故事不再重演。

    进九寨沟有三条路,一条从汶川来,一条起点在绵阳,还有一条要绕道甘肃。“甘肃那条路是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走,因为要绕一两天。”

    那一年,交通阻断,王光强运西梅的车在甘肃和九寨沟之间穿梭往来。

    因为运输时间长,西梅等不到运进成都,在甘肃半路上就必须卖掉。甘肃的西梅市场饱和,价格也压得很低,王光强基本没赚到钱,但九寨沟的果农挺过了震后第一个秋天。

    也是从那一年起,王光强将销售范围从牛肉干扩大到汶川大樱桃、青红脆李和糖心苹果。

    2019年,王光强以“阿坝小王子”为名,在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来自阿坝州的牛肉干、青红脆李和大樱桃迅速销往全国各地。

    做电商,不只是“恩桃儿”

    四川话里,樱桃又叫“恩桃儿”,有感恩的意思。

    在做电商的过程中,王光强很看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消费者反馈果子质量参差不齐,他发现问题出在分拣工人的手上。工人都是朴实的汶川人,其中有些人王光强还要叫叔叫姨,他们有时看到果子只是有一个小伤疤,手一松便放过了。

    找到答案后,王光强把工人们叫到一起,说:“吃这些樱桃的人,可能就是当年给汶川捐款捐物的人。因为一个小小的举动,把整个汶川的形象都弄坏了,值不值得?”

    苦过、饿过、经历过,让汶川人都有感恩之心,从那以后,坏果率直线下降。

    同样是适应电商发展规律,王光强跟年轻人交流起来会更顺畅。“他们跟爸妈那一辈种地的人有很大区别,他们更愿意去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王光强每个月都会到外地学习,把前沿的电商知识带回汶川。在他和当地年轻人的共同努力下,高原上传统的青稞,被制作成畅销的薄饼和奶茶;河谷的鲜花,也制成了时下流行的鲜花饼。可观的收入带动着越来越多年轻人一同发展电商事业。“他们扎根在汶川,他们最知道哪里的果子好。”王光强说。

    王光强销售的系列产品。

    如今在这里,地震的痕迹越来越淡,年轻人也正在成为这片土地的新主人。

    14年前那双跑丢的鞋子已经成为回忆,14年后,王光强仍在奔跑,脚下是一条振兴之路。

    (综合央视网、中国网、北京青年报、四川新闻网等报道)

    收藏
    喜欢|
    网友评论
    {{remnant}}/300
    还没有评论,快来占领沙发吧~

    最新评论

    {{item.uname}} {{item.createTime}}

    {{item.content}}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