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安徽团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7月出生的王萌萌今年只有33岁,却有8年多的大学生村官经历。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2022年的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王萌萌带着“关于支持能人下乡、人才兴乡,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来到两会现场。作为安徽团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7月出生的王萌萌今年只有33岁,却有8年多的大学生村官经历。
2013年,王萌萌从合肥工业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选择来到农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她认真算了算,自己已在农村摸爬滚打了8年7个月。
回乡当村官源于一段经历
王萌萌说,促使她下决心回乡当村官的是她大四的一段经历。
2013年4月,法律系准毕业生王萌萌奔波于学校和律所之间,忙着实习。有一天中午,她走在校园里,看到建筑工地上一个女工抱着孩子坐在草地上,背靠小树打盹,头顶上烈日炎炎。王萌萌一问才知道,女工来自农村,靠种地难以养家糊口,只能拖家带口外出务工。回去后,她再三考虑,最终作出决定:去农村帮助当地人发展经济。
身边的同学大多留在城里,他们难以理解王萌萌的选择。父母更是反对,只希望出身农村的她留在城里,做一份安稳的工作。“与繁华的城市相比,农村更需要年轻的大学生去改变。”王萌萌坚定自己的选择。
面对重重困难选择了坚持
2013年8月,王萌萌回到家乡安徽省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当上了大学生村官。当时村里没有水泥路,很多村民的房子是“水帘洞”,村民们上的是旱厕,喝的是不达标的井水,生活垃圾无处不在。看到村民们在炎炎烈日下面朝黄土背朝天默默地劳动,王萌萌心里打过无数次退堂鼓,甚至偷偷躲在宿舍哭鼻子。
最终王萌萌还是坚持下来,通过创建创业基地、建立扶贫车间,带领村民就业和脱贫。她在村里培育了皖圩种养循环经济体,引进了田园综合体项目。村里的主干道变成了柏油马路,户户通了水泥路。渐渐地,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住上了二层小楼,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喝上了安全的自来水,田间地头则是农业机械在劳作。
“乡村的这些变化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我们正在改变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通过提质增效,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王萌萌说,西孔村临近合肥,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下一步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增效方式,努力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土地的利用价值。
把农民的心声带到全国两会
2018年1月,王萌萌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一名上班还不满5年的“大学生村官”,她坦言一开始不懂得什么叫履职,更不知道怎样去履职。
“记得参加第一次人代会分组讨论时,我很紧张,看到许多代表争先恐后地发言、提建议时,我不会发言、不敢发言,所以很着急。”王萌萌说。后来,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习上,还专程拜访了一些老代表,请他们介绍履职经验。
因为长期在基层奔走,王萌萌对于农村产业发展滞后感触颇深,稍有空闲,王萌萌便带着“本子”走门串户,来到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家中,宣讲乡村振兴政策,听听村民的心声,将村民的意见、建议和困难记在笔记本上。“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代表的是农民的利益,我要把农民的心声带到全国两会。”王萌萌说。无论身份如何变化,对她来说,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永远摆在第一位。
扎根基层,奉献青春,争当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这是王萌萌对自己的要求。她觉得农村工作大有可为,农村基层实践让自己建立了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历练。王萌萌说:“我很庆幸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能够在乡村振兴中一展所长,创业富民,和乡亲们一起把农村建设得更好更美。”
(综合新华网、央广网、安徽网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