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儿子相继离世,单亲妈妈的举动让五人重生

  • 故事人物
    • 毕玉
    • 王卫康
    • 王嘉宝
  • 故事地点
    • 中国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天天正能量
  • 发表时间
    • 2022-02-21

26年来,毕玉拼尽全力,将两个患病的儿子抚养长大,如今却只剩下自己孑然一身。曾有人问她“是什么支撑你这么多年?”毕玉的回答简单却让人泪奔:“因为我是他们的妈妈。”

2月9日,黑龙江大庆,17岁的“渐冻症”男孩王卫康,永远离开了他眷恋的世界。母亲毕玉按照他生前遗愿,捐出了他的眼角膜。

7年前,这位坚强的单亲妈妈,曾用同样的方式送别了同患“渐冻症”的大儿子王嘉宝。

26年来,毕玉拼尽全力,将两个患病的儿子抚养长大,如今却只剩下自己孑然一身。

曾有人问她“是什么支撑你这么多年?”毕玉的回答简单却让人泪奔:“因为我是他们的妈妈。”

单亲母亲“扛起”两个渐冻症儿子

1975年出生的毕玉,今年47岁,在这47年的时间里,她有26年的时间都是在照顾两个渐冻症儿子。1996年,大儿子王嘉宝出生,让当时年仅21岁的毕玉和爱人很开心,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在嘉宝三岁时,毕玉发现了他的不一样。“那时候就看他走路吃力、踮脚,再到后来的莫名其妙摔倒。”

种种的迹象,让毕玉很担心,最终嘉宝在哈医大一院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萎缩。“这种病就是肌肉组织逐渐萎缩、退化,就像被渐渐‘冻’住,直到身体僵硬、无法自由活动,所以被称为‘渐冻症’。”

在王嘉宝十岁那年,老二王卫康出生了,看上去很健康。王嘉宝很喜欢这个弟弟,所以他给弟弟起名叫“王卫康”,意思是保卫健康。但是让毕玉一家人没想到的是,不幸再次来临,卫康3岁时也开始发病。

面对两个渐冻症儿子,毕玉的爱人承受不住压力,生活态度开始变得消极,“是我主动提出离婚的。”要强的毕玉告诉记者,“我相信自己可以照顾两个孩子,没有他我们也能过得很好。”就这样,毕玉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承担起了照顾两个渐冻症孩子的重任。

在毕玉独自照顾两个儿子的这几年时间里,孩子们的懂事让毕玉很欣慰,但是让她感觉无力的时候也很多。一次,毕玉和王卫康同时生病了,她只能把王嘉宝放在家里,自己带着王卫康去打点滴。“我当时烧得整个人都软了,打完针回家还是全身无力。那时候卫康还能挪着走,他打完针精神点了,他就帮我给他哥喂水、接尿。”

说到这里,毕玉忍不住哽咽,“看见孩子们那么坚强懂事,我也必须挺住。”毕玉说,那天她真的是扶着墙起来去给孩子们做饭。

没上过学的儿子自学汉字

毕玉回忆着孩子们的小时候,最让她感慨的就是,两个孩子没上过一天学,但是却聪明好强,老大嘉宝用电视自学汉字,喜欢科教和法律,偶像是霍金。老二卫康跟着哥哥学习拼音,善用网络,教没有收入来源的毕玉直播,赚取两人的生活费。

“我有的时候就想,如果这两个孩子是正常孩子,那该有多出息。”毕玉告诉记者,她在生活上照顾着两个儿子,儿子们则在精神上照顾着她,他们是互相依赖的。

“我记得嘉宝八岁的时候还能自己扶着墙走路,他特别想上学。他总是站在墙角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小朋友们上学,我只能在一旁偷偷地落泪。”无法上学的嘉宝,电视就是他汲取知识的渠道,“他最喜欢看科教和法律类的节目,他懂得很多天文知识,霍金是他最欣赏的人物,什么‘黑洞’‘太阳粒子’,各种星系他都懂得,时不时他就会给我上上课。”

王卫康从小就跟着哥哥王嘉宝学习,哥哥教他拼音,教他识字。哥哥走后,王卫康自己研究直播,考虑如何改善母子俩的生活,“怎么挂小黄车,怎么和商家谈价格,这些都是卫康自己研究的,我都不懂。”毕玉告诉记者,卫康虽然没上过学,但是懂得比她都多。

一家人的郑重决定

王嘉宝13岁时脊椎开始侧弯,只能躺在床上。有一天,王嘉宝突然和毕玉说,在他离开后想捐献自己的眼角膜。“我刚听他说的时候是强烈反对的,因为孩子从生下来就是兔唇,1岁就做过好几次手术,3岁又确诊渐冻症,他这一生太苦了,我不想他离开后还要遭罪。”说到这里,毕玉忍不住痛哭,“后来孩子在QQ空间里发表了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与其化为灰烬,不如留下光明在人间’。”就是这句话,改变了毕玉的想法,决定支持儿子。

2015年1月21日,毕玉的大儿子王嘉宝离开了人世,她遵循儿子生前的意愿,捐献了他的眼角膜,让两个生命重见光明。3年后,同样患有渐冻症的小儿子卫康也像哥哥一样,在角膜捐献表上签下了名字,而毕玉也选择去世后捐献自己的遗体供医学研究。

“当时,我问过卫康,他毫不犹豫地说,他也要像哥哥一样捐献他的眼角膜。”毕玉告诉记者,起初他也不确定王卫康的想法,直到她犹豫着问出这个问题,得到了卫康肯定的答复。“我当时就想,他哥把他教的真好,我的两个儿子真棒!”

直播背后的坚强

王嘉宝的去世,让毕玉深受打击,但是她看着卫康,又再次充满斗志。“为了卫康,我也要好好活下去。”毕玉告诉记者,在区妇联的帮助协调下,她参加了免费的美甲培训,并掌握了美甲技术。冬季她还在网上卖自己手工包的水饺,每天包数十斤饺子。在照顾儿子的同时,毕玉还加入了大庆爱心传递志愿者协会。“我也是受了志愿者的帮助,才了解了志愿者,到最后我也加入他们。”

2021年,王卫康研究了直播,他每天都逼着毕玉直播。“我很排斥这个,一开始卫康和我说的时候,我就拒绝了。第一,我不知道播啥,第二我不想讲我家的事。但是他比我还坚持,他就逼着我弄。”毕玉记得很清楚,她第一天直播的时候,直播间里一个人都没有,她在镜头前干坐了2个小时。

因为第一天的冷遇,第二天毕玉又打退堂鼓了,“我真不想播,也没有人。”可是卫康不同意,他告诉毕玉,没人也坐着,讲讲故事。被逼无奈的毕玉又开播了,这次直播间里开始进人了,“也就四五天吧,直播间里就能有两三千人。”这个情况让毕玉没想到,她也渐渐的在直播间里和人交流,敞开心扉。

“最多的时候,我们直播间有三千七八百人,卫康也多了很多素未谋面但是很关心他的叔叔阿姨。”在直播间里,毕玉和王卫康母子感受到了关爱,同时他们的励志故事也鼓舞着直播间的人们。

17岁零4天的卫康永远地离开了

2月5日,王卫康17岁生日,那天毕玉和王卫康都很开心。“谢谢妈妈照顾我十几年,妈妈辛苦了!”坐在轮椅里的王卫康动情的对毕玉说着,并为毕玉送上鲜花。

4天后,2月9日,早起的卫康和毕玉说难受,毕玉赶紧拨打120送卫康去医院。“到医院后,大夫说是气胸。当时卫康看着我,告诉我,妈妈没事,咱们一会儿就回家。他看着我是笑的,但是眼里充满了眼泪。”毕玉哭着告诉记者,这是卫康对她说的最后的话,她说孩子最后都怕她难过,努力把笑容留给他。

2月9日,卫康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毕玉,但是他捐献了他的眼角膜,以另一种方式留在了人间。王嘉宝和王卫康兄弟俩捐献的眼角膜一共帮助5个人恢复了光明。“我的孩子没白来这人间一趟。”

“卫康走了,回到空荡荡的家,我的心彻底空了。看到卫康睡过的床,我似乎还能看到儿子,还能闻到他身上的气息。”刚说完这些话,毕玉已经哽咽到无法言语。

2月16日,当记者再次与毕玉联系时,她正在回老家的路上。

“自从照顾这两个孩子,我几乎没有回过老家,更没有好好照顾我年迈的母亲。现在,我最想做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回到母亲的身边,抱着她大哭一场,余生好好照顾她。”此时,毕玉已经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过段时间,等我好一些了,我会好好地经营卫康给我留下的直播号,好好生活,不枉费卫康生前对我的良苦用心。”毕玉说。

“最后的死亡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

夫妻离散、两儿辞世、上有老母,她的家庭,集中了世上不少的苦难,却也凝聚着人间最真的情感。

同样的病症,两度降临在两个孩子的身上,作为单亲妈妈,她咬着牙坚强。冬天里小小的饺子,是收入来源,也成了他们三口人之间,互相扶持的希望。

成全是她延续爱的方式,因此眼角膜捐献的表格上,他们共同签下了娘仨的名字。

多次陷入悲痛时,她始终盼望别人能幸福。于是她不曾忘记约定,要给五个陌生的生命,带去光亮。

她的双手,是一家人的翅膀,守护住了爱的烛光,也扛下了生命的重量。

祝福余生顺遂安好,愿前半生的伤痛,能慢慢抹平于时光。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