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追梦人

作者|袁晓玲,王志刚
  • 故事人物
    • 张杰
    • 董延海
  • 故事地点
    • 中国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黑龙江日报
  • 发表时间
    • 2022-02-01

张杰是七台河市获得短道速滑项目世界冠军的第一人。2014年,七台河市体育局一个“选材训练急需人才”的短信,成了张杰续梦冰场的“催化剂”。张杰回到家乡,创建了特奥速滑队,成为特殊教育学校公益教练员。

张杰是七台河市获得短道速滑项目世界冠军的第一人。作为冬奥冠军杨扬的师姐,张杰有着运动生涯的辉煌经历:13岁获全国少年速滑比赛5枚金牌;16岁夺得全国短道速滑500米冠军,打破全国纪录;获得过第15届、1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1993年获世界锦标赛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

2014年,七台河市体育局一个“选材训练急需人才”的短信,成了张杰续梦冰场的“催化剂”。张杰回到家乡,创建了特奥速滑队,成为特殊教育学校公益教练员。她从140多名残障孩子中选出活动能力、健康状况较好的26人作为第一批试训队员。2017年,她的“特奥宝贝”们在第11届世界冬季特奥会上获得4枚金牌、2枚银牌。

2019年1月,七台河职业学院张杰冰上运动学院正式成立,张杰担任主教练,她和世界冠军季雪、全国冠军殷慧文一起组成了一支“冠军教练”团队。2021年4月,这支刚刚组建2年零3个月的队伍,在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锦标赛上收获了2金2银1铜的骄人战绩,年仅14周岁的任泓林更是一人独得县区组男子1000米冠军、2000米接力冠军。

在素有冬奥冠军之乡美誉的七台河市,有这样一批甘当“人梯”的人,他们用辛勤的努力和付出,让这座小城短道速滑人才辈出,并推动着这座城市的滑冰事业从默默无闻,走向了现在的世界瞩目。近日,记者跟随张杰的脚步,记录下她工作训练的点滴。

张杰在冰上指导队员。

镜头一 日记

翻开教练员张杰的《追梦日记》,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她用文字、数字、公式、线段图、滑冰模拟示意图等多种表现方式,记录着小队员们每日的训练情况,极具可读性。

“我们每一天的训练、生活,都有许多有趣可爱的小故事发生,记录下来不仅是美好的回忆,还有爱和关怀,有朝一日他们看到这些照片和文字时会兴奋地喊:‘瞧!那是糖糖、小豆包、阿民哥哥在东张西望呢!’”这是张杰写在训练日记前的序语。

张杰教练的日记图文并茂。

这一本本堪比教科书的日记本,详细记载着每一名小队员的日常滑冰信息,也成为张杰忙碌一天后,睡前的心灵漫步。

不知不觉,7年时间10多本训练日记,记录下张杰这些年的经历和经验、幸福和甜蜜,同时也有辛酸苦辣。

“我会经常在课堂上跟小队员们分享我写的日记,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在训练中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张杰说。小队员聂佰琦说:“这不是普普通通的日记,承载的是教练妈妈对我们全部的爱。每次看看教练妈妈的训练日记,都会激励着我更加用心滑冰。”

镜头二 生活

“集结队伍、清点人数,统一向食堂的方向快乐出发。”每到用餐时间,小队员们有序地来到七台河职业学院张杰冰上运动学院的食堂里,补充能量。

“我们要好好吃饭,多补充营养,才有体力好好训练,滑得好了才有机会打比赛。”小队员们说道。他们边说边津津有味地吃着午饭。“这里的饭菜不但营养均衡,有酸奶、水果、蔬菜和肉类,而且颜色鲜艳、味道可口。”来自甘肃省的小队员赵旭尧说。

可口的饭菜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小队员胃口大开。

“我们今天午饭有西红柿牛腩、熘肉段、麻婆豆腐,都是我爱吃的。”来自贵州的郭景田说,“刚来七台河的时候有些不习惯,我特别想家,特别是想吃妈妈做的辣子鸡。但现在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七台河,这里有负责任的教练、友爱的队友。”郭景田表示,他已经把七台河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既有归属感,又能跟知名教练学到高水准的滑冰技能。

张杰的丈夫董延海也是一名短道速滑教练,他同样在默默付出着。除了日常训练外,小队员们的日常起居也是他时刻关注的重点。新入队的队员穿多大号的冰刀?今天为什么有的队员训练不在状态?南方来的队员真的适应北方的口味了吗?……这些都是董延海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冰场上我是孩子们的教练,平时我就是他们的勤务员。”董延海说,“我要让孩子们没有后顾之忧,专心训练,朝着自己心中的冠军梦飞奔。”

“我来七台河学习滑冰已经两年半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跟亲人短暂团聚。”来自五常市的小队员王铁沫说,“每当想家的时候,我都会更加刻苦训练,通过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缓解思乡之情。”

目前,七台河职业学院张杰冰上运动学院有来自贵州、甘肃、天津、内蒙古等地的运动员,他们为了心中的冠军梦努力拼搏着。

张杰在讲解技术。

镜头三 训练

10时45分,七台河职业学院张杰冰上运动学院的小队员们像往常一样,背着训练装备,活力满满地奔向短道速滑训练基地。

“我们平时大部分时间主要在冰上。每天从11时至17时,大家都在进行滑冰技能训练。”张杰说,“只有年复一年、日积月累,踏踏实实苦练滑冰技能,才能真正培养出高水平的滑冰人才。”

“前面的坚持住,后面的跟上,加油!”张杰和其他两名教练一遍遍地喊着,“注意摆臂,加速!”教练员不厌其烦地为小队员们指导着。孩子们的滑冰动作越来越娴熟,自信心也越来越强。

教练季雪一边督促小队员们滑冰,一边用最简易的浇冰工具为有划痕的冰面浇水,使冰面更加光滑平整。“稍微大点儿的队员滑上几圈过后,冰面就会留下许多划痕,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随时进行冰面处理。”董延海说,“只要小队员们有进步,我们苦点儿累点儿都值得。”

张杰和董延海在点评队员技术动作。

镜头四 磨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张杰经常这样提醒小队员们。每次从冰场上训练回来,小队员们都自觉走进磨刀室,磨好刀后再忙其他事情。

上冰前的准备训练必不可少。

“战士要想在战场上取胜,就要有精良的武器。同样的道理,滑冰运动员要想在冰场上夺冠,锋利的冰刀必不可少。”13岁的小队员聂佰琦说,“我学习滑冰已经2年多了,现在,在冰场上我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在磨刀上我可是小能手。”在日复一日的磨刀实践中,聂佰琦总结出了教练们教给他们的磨刀技能,他告诉记者,磨刀总共分六步:冰刀上架、调整高度、弧线状打磨、精细打磨、锋刃、检测。“检测时,教练会亲手查看每一副冰刀,不合格的必须返工,直到达标才能离开磨刀室。”聂佰琦说。

“最初,磨刀都是我们几个教练负责的。”张杰说,“随着我们学院的滑冰队伍不断壮大,每天要忙的事情太多,我们突发奇想,尝试着让小队员们自己磨刀。没想到孩子们很聪明,一学就会。”

小队员训练之余在磨冰刀。

每次有新队员加入时,张杰都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一番磨刀要领:“磨刀前,要看看冰刀的里刃和外刃是否一样;磨得好的冰刀既能吃住冰面,又能助力滑行速度;磨刀时记住‘先磨平,后出沟’……”

现在,小队员们在张杰冰上运动学院不仅学到了专业的滑冰技能,还掌握了打磨冰刀的精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有朝一日可以穿上自己打磨的冰刀,滑进冬奥会的赛场上,为国争光,为“冠军之乡”七台河添彩!

镜头五 加油

“在1月16日结束的黑龙江省百所短道速滑学校精英赛中,大家表现得太棒了!尤其是徐瑶同学,刚学习滑冰4个月就获得了500米银牌。”张杰像往常一样,通过比赛视频实况耐心地点评着小队员们的参赛情况。大家津津有味儿地聆听着教练的讲解,眼神里不时流露出对获奖队友的羡慕和对冠军的渴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凭借多年的执教经验,我认为学习滑冰时总结反思真的太重要了。”张杰说。多年来,她始终把“总结积累滑冰实战经验”这一环节当成是短道速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杰和队员们合影。

“拿到名次的队员继续保持,其他队员不要灰心。”张杰说,“只要跟着教练的节奏走,平时多注意总结经验,相信你们都能滑得更快更远。”这句话引起了小队员们的共鸣,他们听从教练建议,纷纷埋头在本上认真写着《蹬冰过程反思》日记。“写不是目的,让他们认清自己,改进不足,分享自己的经验,才能促进整支队伍共同进步。”张杰说。

小队员们纷纷表示:他们会牢记教练的教诲,为了可以像王濛、范可新姐姐一样为国争光、为家乡七台河争光,他们会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下去!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