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滑雪赛道救援医生白鹏:雪道飞驰 守护生命

作者|施芳
  • 故事人物
    • 白鹏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北京市
    • 北京市
    • 延庆区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人民日报
  • 发表时间
    • 2022-01-26

2018年1月,北京冬奥组委举办了京冀两地医务人员的双板滑雪技能测试,45所医院的232名医务人员一展身手。白鹏以男子组第一的成绩胜出,与其他70多人一起组成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成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

1643142654710_1.jpg

图①、图②: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进行救援演练。
白鹏供图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赛道上,一名运动员突然摔倒,伤情严重!背着10多公斤重的救援包,滑雪医生(又称滑雪赛道救援医生)白鹏踩着滑雪板风驰电掣般赶到,判断伤情,包扎固定,将伤员放到救生艇上并固定,紧急转运到附近的运动员医疗站……

这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全要素应急演练中的一幕。

高山滑雪是一项融合速度与技巧的滑雪运动。比赛时运动员的最高时速可达140公里。根据国际雪联规定,比赛时运动员一旦摔伤,医务工作者必须在4分钟内赶到现场,迅速完成对伤员的评估、急救和转运。然而,北京冬奥会之前,中国没有符合冬奥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专门的医疗保障更无从谈起。

2018年1月,北京冬奥组委举办了京冀两地医务人员的双板滑雪技能测试,45所医院的232名医务人员一展身手。白鹏以男子组第一的成绩胜出,与其他70多人一起组成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成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

白鹏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的一名80后医生,也是资深滑雪爱好者。“最多时一个冬天在雪场‘泡’40多天,周五开车去雪场,周日回家。”多年来,他滑遍了国内的大小雪场,先后获得加拿大滑雪指导员联盟二级指导员和中国国家职业资格社会体育指导员(滑雪)证书。

白鹏也是北医三院滑雪协会的一员。在北医三院延庆医院执行院长周方的带领下,协会组织过多次滑雪现场医疗救援讲座和雪场救援演练,并举办了第一届冬季运动损伤救治研讨会。久而久之,北医三院滑雪协会名声在外,一些雪场的医务室遇到棘手问题,经常向他们求助。

会滑雪、能急救,起初白鹏对当好一名滑雪医生很有信心,但一进入培训环节,各种困难接踵而至。

滑雪讲究平衡,踩着滑雪板,背着10多公斤的救援包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怀里揣着药物针剂,保持平衡实属不易,摔倒和受伤是常事,数名队员遭遇过脊柱、脚踝等部位的骨折和关节韧带损伤。有一次,崇礼的高山雪场温度降至零下37摄氏度,刮起了9级大风。狂风卷着漫天飞雪,体感温度达零下60摄氏度。8小时训练之后,尽管贴着防冻贴,白鹏的脸颊仍然被冻得一片红肿,一名队员的脚趾头甚至冻黑了。

在赛道上急救更难。小海陀山主赛道全长2950米,垂直落差894米,天气寒冷、地势陡峭、风向多变,给医疗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雪场中,队员们跪在雪地上练习心肺复苏,趴在陡坡上甚至侧躺着尝试气管插管,冻得手脚麻木、全身冰凉。

结束了高强度的雪上训练,队员们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到驻地,紧张的夜间学习开始了。胸部外伤救援方案、头部外伤抢救流程、运动创伤患者的紧急气道管理……队员们推演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不断优化急救方案。

残疾运动员的救治,无论运动设备、受伤方式还是伤情检查处理,都有特殊性。“譬如下肢残障运动员使用的坐姿滑雪器应该如何处理,完全没有经验。”白鹏介绍,经过与中国残疾人高山滑雪队的反复沟通,队员们逐步摸索出一套应对残疾人高山滑雪运动员赛道内损伤的有效处理方法和流程。

“没想到一项业余爱好也能派上大用场,再苦再累也值了。”白鹏自豪地说。每个雪季,除集中训练之外,他还千方百计抽出时间到雪场加练,有时甚至两腿都会磨出血泡。2021年9月,“梦之队”挑选近10名核心队员参加绳索救援训练,白鹏不顾手腕受伤,愣是借助支具,忍痛完成了全部课程。

经过3个雪季的磨砺,“梦之队”已成为一支被国际雪联认可的医疗保障队伍,圆满完成了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2021年“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测试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白鹏充满期待:“我们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但最大的心愿是运动员都能平安,在赛场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