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志愿者不断丰富的“技能包”

  • 故事人物
    • 于依鹭
    • 邹晨诺
    • 崔良浩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北京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新华每日电讯
  • 发表时间
    • 2021-12-30

再过几十天,近2万名志愿者将在冬奥会上广泛服务于对外联络、媒体运行、赛事场馆等多个领域。对他们来说,一个丰富的“技能包”必不可少!

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于依鹭(前排左二)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馆内与志愿者同学合影(12月16日摄)。于依鹭是北京体育大学中外体育人文交流专业研究生,她将作为媒体运行专业志愿者服务北京冬奥会。她说:“得知有机会参加冬奥会的志愿服务我毫不犹豫报名了,入选后心情非常激动,也感觉责任重大。希望能在服务中实践我平时的所学,并有所提高、有所收获。想对全世界运动员说冬奥欢迎你,北京欢迎你。”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教室里,心肺复苏术模型人躺在地上,一名高个子男生蹲在侧面认真讲解。“如果在赛事服务时有人晕倒,首先要判断呼吸体征,拍拍肩膀问:‘先生,您怎么了?’”他幽默地说,“如果是外国友人,可以灵活一点嘛:‘Sir,are you ok?’”

围坐在旁的十几名同学会心一笑。在北京体育大学,这些正在接受校红十字会培训的学生们有一个激动人心的“群名”——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

再过几十天,近2万名志愿者将在冬奥会上广泛服务于对外联络、媒体运行、赛事场馆等多个领域。心肺复苏、伤口包扎等应急救护措施只是他们应掌握的技能之一。对他们来说,一个丰富的“技能包”必不可少!

“译路畅通”,外语口语不可少

“Merci.(法语:谢谢。)”扮演外宾的女孩,在问询得到答复后满意地说。在这间教室里,正在进行赛事服务的外语口语考核。

“De rien. Au revoir!(法语:不客气。再见!)”接受考核的邹晨诺回答,微微鞠躬。法语专业大三的她,将作为对外联络志愿者,陪同冬奥代表团,“从外宾下飞机开始,全程提供语言服务”。

作为世界瞩目的大型国际赛事,北京冬奥会将迎来90多个国家(地区)奥委会的约2900名运动员。

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邹晨诺修读了体育法语课,还在暑假给自己加码,背下冬奥项目相关词汇,“包括所有大项和小项”。她还关注到,法国、瑞士等国冰雪运动普及,有不少童话般的冰雪小镇,便经常就此向留过学的姐姐请教。

其实,她的准备工作开始得还要更早。这名来自福建的女孩,从小对冰雪“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选择来北京上学,就是“冲着冬奥”,想要一圆冰雪梦。

邹晨诺希望,这次经历可以助力她未来进入国际体育组织工作,“在体育世界为中国发声”。

“行之有道”,体能技能兼而有之

和邹晨诺不同,新闻专业的崔良浩来自辽宁,见惯了冰封雪飘。关注体育新闻的他,对冰雪项目也颇有了解。

在冬奥志愿者招募中,他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体育专业志愿者,可以进入赛事核心区,为运动员、教练员提供服务。

崔良浩将在短道速滑赛中负责防护垫检查。“这是速度与激情的项目。”他介绍,如果运动员摔倒在防护垫上,志愿者要及时将垫子复位。

“别看好像只是力气活,这需要细心、敏锐的反应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要对场上局势迅速作出判断。”他说。

为此,他持续关注该项目,特别是近期的短道速滑世界杯。他了解到,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是中国国内关注度较高的两大冰上项目,同时均需要大量专业志愿者。

他的同学杨曦,就是花样滑冰项目的一名补冰员志愿者。杨曦介绍,这是唯一可以跟运动员一样在冰面上滑行的志愿者岗位,在单项比赛结束后要迅速寻找、修补运动员跳跃时在冰面留下的小坑,“就像冰面的美容师”。

10岁开始接触花滑的杨曦,自己也是专业运动员,对跳跃的轨迹和路线很熟悉。“只要是在冬奥会赛场上,不管是比赛还是当志愿者,都是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

“声入人心”,中国故事讲得好

国际体育组织学院的研一学生于依鹭依然记得三年前的一件志愿小事。

那是中芬冬季运动年期间,她陪同四名芬兰运动员来到首钢园区。“为什么这里有如此多工业设施?”队员们感到好奇。她当时没答上来,于是一回到家便立刻查资料。

再次见面时,于依鹭向队员们详细介绍,北京冬奥组委落户首钢园区,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也符合节俭办赛的理念。听到这些,芬兰队员们频频点头。这一幕,她始终难忘。

“作为志愿者,我们可以向外国友人讲述中国故事,让他们了解今天的中国。”于依鹭说。此次冬奥会,她将作为媒体运行志愿者,协助国内外媒体采访报道。

来自体育商学院的郭君陶,学的是冰雪产业与冬奥项目管理方向。这一专业是专门为迎接北京冬奥会、更好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而设立,是中国冰雪故事的生动体现。

冬奥会期间,郭君陶将在运动员休息室服务,保障他们的讨论或休息。此前,他已参与了冬奥测试赛的志愿工作。“对于大型赛事的组织和运行,我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将这段经历和专业学习融在了一起。

冬奥临近,针对校内500余名志愿者,北京体育大学进行了多项“技能加训”,包括国际形势分析、心理健康、肌肉疲劳缓解等内容。

最近,崔良浩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坐到书桌前,在当天的日历页上写下距离冬奥会开幕还有多少天。“随着倒计时,我的紧迫感越来越强。”他说,“我希望能够尽快掌握更多技能和知识。”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