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回到家乡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木头城子镇十家子村,“90后”的王颖赶上了大众创业的好时候,在接连出台的政策措施支持下,王颖借助网络电商推广家乡农产品,经过几年打拼,王颖和她的公司渐渐受到了各方关注。
2015年回到家乡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木头城子镇十家子村,“90后”的王颖赶上了大众创业的好时候,在接连出台的政策措施支持下,王颖借助网络电商推广家乡农产品,经过几年打拼,王颖和她的公司渐渐受到了各方关注,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2020年,王颖成为村支书,操持着2000多人的大事小情。
“一个女孩子,才20几岁,能管得了咱村的事吗?”这是王颖担任村支书初期,频频听到的质疑声。
但仅仅一年,这样的评价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乡亲们对她的赞不绝口。“别看王颖年纪小,还是个女娃,她就像花木兰和穆桂英,是我们村的主心骨。”
2021年全国十佳农民(左一为王颖)
像穆桂英一样勇往直前
“穆桂英披挂上阵,勇往直前,没怕过什么。”这么多年,王颖一直记得母亲对她的鼓励。
王颖说,小时候的她也像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渴望跳出农门,但大学时期离家求学,她的家乡情结却更重了,村里的一草一木和乡亲们的音容笑貌都让她挂心。
2015年,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王颖选择回乡创业,她坚信“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会有年轻人的一席之地。”她当即成立了公司,借助电商推广家乡农产品,创建自己的品牌,号召同龄人返乡组建大学生团队,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姑娘把创业之路也走得风风火火。
但干事业哪有一帆风顺的。创业初期,王颖就遇到了乡亲们的不理解。“看我用电商卖农产品,老百姓心里没底,以为我误入歧途被骗了呢。”质疑声没有拖慢王颖的脚步,她反而越战越勇,第一年就赚到了“第一桶金”,好效益一来,乡亲们心里的疑虑也慢慢打消了。
自那以后,王颖几乎没有休息日,她像一块海绵一样源源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买书本学习不够,她还多次去全国各地学习经验,最长的一次出差,她先后到成都、贵阳、杭州等地参观学习,离开了整整45天。
“创业中的困难太多了,但那都不是事,我不怕。”王颖说,遇事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迎难而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像穆桂英一样勇往直前。
像花木兰一样“替父从军”
“我这个女儿,是真棒!”谈起女儿,王颖的父亲满是骄傲,“我总说,我家王颖,就是当代花木兰。”
去年年初,父亲找到王颖谈心,希望她参与村支书选举。王颖第一反应是拒绝,她这么年轻,自己的企业越做越好,通过推广农产业,增加就业机会也可以帮助乡亲们致富,至于参与村支书选举,她从未想过。
但她更清楚,父亲当村支书这些年,过得不容易。早在2007年,经商小有成就的父亲被乡亲们请回村当村支书,家乡从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示范村。脱贫的背后,离不开父亲十几年如一日的操劳,他原本可以过安逸的生活,但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村里。
她心疼父亲的辛劳,也放不下乡亲们的殷殷盼望,她决定参加选举。
没想到做村支书比做企业更难。“我年纪小,又是大学生,老百姓都担心我不能安心扎到村里来。”面对乡亲们的担心,王颖选择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对村里情况不熟悉,那就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她的年龄对乡亲们来说是劣势,那就把它变成优势,用年轻人的干劲和能力解开村里的难题;她还将自己经营企业的思维用到村支书工作中来,左手抓产业发展让乡亲们腰包鼓起来,右手抓人心党建工作点亮乡村文明……
“我就是我自己,没干穆桂英、花木兰那么大的事”
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大学生成了新农人,这是王颖带领家乡致富的新风景,她也成了村里的主心骨,乡亲们眼中的当代花木兰和穆桂英。
今年9月,2021年度“全国十佳农民”名单揭晓,29岁的王颖成为榜单上最年轻的一位。同时,她还获得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10万元的资金资助,以及由网商银行提供的150万元免息贷款。
赶上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黄金时期,王颖没吃过资金短缺的苦,但她知道很多人没有她这么幸运。这回拿到网商银行提供的免息贷款,她又想到了村里的乡亲们,“时间就是金钱!很多农户都有资金需求,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获得银行贷款,工作效率高,流程简单。”
据了解,网商银行的“3分钟申请,1秒钟放款,0人工干预”的“310模式”,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将科技银行的优势下沉到县域,不仅全国十佳农民及近百位乡村振兴带头人获得数字贷款的免息扶持,网商银行已与全国上百个涉农区县深度合作,数以万计的县域用户已享受了无接触的数字贷款服务。
谈起乡亲们对她的美誉,王颖爽朗一笑,她说自己既不是花木兰,也不是穆桂英,“我就是我自己,尽自己所能做乡亲们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