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打小怪兽!”这个“大白”是4岁儿子的骄傲,也是这座城的守护者

作者|黄伟芬
  • 故事人物
    • 朱国栋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钱江晚报
  • 发表时间
    • 2021-12-16

卸载了箱式封闭货车里最后一箱垃圾,脱下防护服,在安全方舱进行冲洗后,朱国栋能下班了。这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半,他会和家人简单通个视频。如果有胃口,再吃点公司为他们准备的饭菜,准备休息。

卸载了箱式封闭货车里最后一箱垃圾,脱下防护服,在安全方舱进行冲洗后,朱国栋能下班了,回到公司准备的集中居住场所。

这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半,他会和家人简单通个视频。如果有胃口,再吃点公司为他们准备的饭菜,准备休息。

明天以及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或许都会重复这样的日常。

12月15日朱国栋出门稍微晚了一点。每两天要做一次核酸检测,当天他的工作从7点开始,今天凌晨4点就要开始,回来的时间也不一定,要看当天隔离点垃圾的数量。

是的,他需要“全副武装”,因为他负责清运的,是杭州隔离点的涉疫垃圾。

朱国栋是杭州市环境集团涉疫垃圾清运队的队长,他和另外23名同事,守在防疫一线。

在一个隔离点吃了盒饭

12月15日晚上7点半,小时新闻记者联系上朱国栋。

“还蛮幸运的,下午2点多的,在一个隔离点吃了盒饭,虽然饭菜已经凉了,心里还是蛮暖的。”

朱国栋说,其实公司后勤保障工作做得挺好,每天早上起床后,就有工作人员帮他们准备早饭,平时车里也有泡面、饼干、牛奶、面包等干粮。只是,清运涉疫垃圾需要从一个隔离点到另一个隔离点,很容易就错过饭点,大部分时候朱国栋和同事们就简单对付一口。

由于是和涉疫垃圾打交道,他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每到一个隔离点收集垃圾就需要进行两次消杀,全程要穿防护服,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

防护服穿脱起来费时又费力,加上最近这段时间隔离点数量时不时有增加,工作量随之增加。

路程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避免一次性防护服的浪费,他尽量少喝水。“实在渴了就拿水润润。”

这不仅仅是朱国栋日常,也是同事们工作的常态。

“前两天,我估计了一下,垃圾总重有16吨了”

朱国栋可以稍微歇一下的时候,白班的两组同事还奔波在路上,夜班组的4名同事已经出发。

环境集团按照“人歇车不停”原则,从12月11日开始调整涉疫垃圾清运队伍作业时间,确保涉疫垃圾“日产日清”。

“原本一天差不多就一车,今天装了两车。”朱国栋说。

涉疫垃圾被装在一个个纸箱子里,最里面一层是塑料袋,中间纸箱子,外面还有一层塑料袋。各个隔离点都会把这些密封得严严实实的涉疫垃圾收集好装在集装箱里,朱国栋除了回收这些垃圾,还要负责把装垃圾的容器送给隔离点。

“前两天,我估计了一下,垃圾总重有16吨了。”

这两天,他忙得来不及统计。

还好队员们都是40岁不到的年轻人,尽管有些人是9月初才加入到队伍里,不过几个月下来已经习惯了工作强度。

“现在外面有一群小怪兽,爸爸要去打”

2021年9月5日,杭州市环境集团经过完成标准化和规范化升级的“应急保障队”正式成为“涉疫垃圾清运队”,这支从2020年1月27日开始组建的队伍,再一次投入战斗。

清运队一共24名队员,12名驾驶员和12名押运员,两人一组负责杭州市的涉疫垃圾清运工作。疫情常态化,每天6组人值班,大家实行“14+7+7”工作模式,连续工作14天之后集中隔离7天,然后可以回家一周,居家隔离即可。

原本,这周朱国栋应该是在单位宿舍集中隔离,下周一能回家。虽说不能外出、不能参与聚会,但至少可以陪伴家人。

这一切在近期确诊病例出现后改变了。

所有人都被派到了一线,白天10组,晚上2组,开始24小时清运。

朱国栋老家河南,2013年退伍后从商丘来到杭州市环境集团。疫情初起,他在家人的支持下写下请战书。

家人是他心中的软肋也是盔甲。

“我儿子4岁半,上中班了,每天晚上他都会找爸爸,问爸爸你怎么还不回家。我就和他说,现在外面有一群小怪兽,爸爸要去打,等打完小怪兽就能回家了。”

小朋友的偶像是奥特曼。听了爸爸的话,儿子表示会乖乖听爷爷奶奶的话。

“当时挺感动的。”朱国栋说。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