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纪兰: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

作者|皮博
  • 故事人物
    • 申纪兰
  • 故事地点
    • 中国
    • 山西省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1-12-03

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征程,涌现出一大批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敢于实践探索的先锋模范,申纪兰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申纪兰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征程,涌现出一大批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敢于实践探索的先锋模范,申纪兰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申纪兰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fileImg 

图为申纪兰资料图片。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农民出身的申纪兰很平凡,她是中国千千万万妇女中的普通一员;她也很不平凡,连续13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是她一辈子的承诺。

推动“男女同工同酬”,争取妇女权益

申纪兰所在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地处太行山的山坳,交通闭塞,她年轻时,当地的妇女大多“围着锅台转”。

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1岁的申纪兰当选副社长。她发动妇女走出家门、去地里劳动。

《人民日报》1953年曾发表题为《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的文章,报道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妇女争取权益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动员妇女并不容易,那时,干同样的活,妇女得的工分却比男社员少。申纪兰曾回忆,按照当时的分工计酬方式,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计10个工分,那么妇女只能计5个。很多妇女只愿意干“家里活”,不愿出门参加社会劳动,这成为阻碍妇女地位提高的关键。

只有男女同工同酬,才能彻底解决问题。申纪兰提议,妇女们和男社员开展劳动竞赛,比撒肥、比间苗、比锄苗。经多次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在太行山深处的这个小山村率先实现。

2.png 

1954年,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申纪兰在报到表上签字。

1954年,25岁的申纪兰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她出席的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男女同工同酬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第82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党和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永远排在前面

在申纪兰的心中,党和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永远排在自己前面。90年代,申纪兰带着村民搞集体经济,她带着村委班子成员一大早坐上班车,跑到临汾去考察。几个人看了一天,舍不得在外面吃一碗面。她说:“出来都是花大队的钱,这是集体的利益,我们舍不得花。”直到晚上,饥肠辘辘的他们回村之后才吃上饭。

艰苦朴素的作风贯穿了申纪兰的一生。西沟村的妇女主任曾经和申纪兰一起出去开会,会议主办方为她安排了单间。但申纪兰坚持要住双人间,“你们办会也不容易,我一个人睡不了那么大的床。”申纪兰每次出去开会,第二天都早早地起来,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不希望给酒店增加负担。

fileImg 

申纪兰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历程。

在全国人大代表任上,申纪兰一直兢兢业业。“我是农民出身,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申纪兰说。那些年,申纪兰提交的议案建议有上百个。引黄入晋、太旧高速、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长治到北京的列车开通、飞机场的建设、太焦高铁建设等都是在她联合其他人大代表提议下而实现的。

申纪兰用一生履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步入新世纪,从风华正茂到年逾耄耋,申纪兰从未离开过一线,始终与乡亲们奋斗在一起,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劳模本色。

fileImg 

申纪兰一直坚持参加生产劳动。

她是村民眼中最飒的“申大姐”,是资历最老的劳模,也是社会改革、时代变迁的见证者。如今斯人已逝,但她对党的诚挚之心、对人民的泣血之情,人民不会忘记。

(综合人民日报、《党建》杂志、中国文明网等相关报道)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