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想,眼前这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几年前还是村容脏乱、发展滞后的“软弱涣散村”。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政策的东风,小洞村历经了一场华丽“蝶变”。
走进小洞村,“有故事的红色步行博物馆”几个大字矗立在村口,沿着笔直的村路前行,文选楼、陈定陈妹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历史文物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峥嵘岁月。看着来往的游客,村民感慨:“在村里住了几十年,这样热闹的光景还是头一次见!”
小洞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尽管位置偏远,但今年以来,就有3万多名游客来到这个层山掩映的小村落“打卡”。
谁曾想,眼前这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几年前还是村容脏乱、发展滞后的“软弱涣散村”。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政策的东风,小洞村历经了一场华丽“蝶变”。
“有故事的红色步行博物馆”几个大字矗立在小洞村村口。
抓党建,百条心拧成一股劲
在小洞村熙熙攘攘的游客中,总有一个手拿麦克风的年轻人跑前跑后为大家服务,他就是小洞村党组织书记陈敬培。2015年底,在更合镇党委的“三顾茅庐”下,这位敢闯敢做的“80后”退伍军人选择回乡奋斗,并于2017年当选为小洞村党委书记。
陈敬培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小洞村的革命历史。
回想刚回乡时的场景,陈敬培历历在目: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谋生,最年轻的村干部也超过了50岁,雨天走在路上鞋陷在泥里拔不出来,村集体收入不甚理想……2015年,该村党组织还被认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小洞村落后的关键还是缺少一支充满活力的村“两委”班子。为此,高明区通过“党员人才回乡计划”发动在外优秀年轻人回乡发展。2017年换届后,小洞村新一届“两委”班子补充了大量新鲜血液,平均年龄下降到43岁。
班子配强了,如何将全村力量拧成一股绳,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为此,小洞村建立了“行政村党委—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三级党建网格,通过日常巡查走访,收集群众诉求并及时处理。
83岁的村民陈强华的住房地势低洼且年久失修,每逢下雨地面就非常湿滑,腿脚不便的老两口常为此犯难。党员陈为云将这一情况上报至村党委后,村干部们仔细研究扶助政策,从相关部门申请了一笔党群服务资金,并发动村里劳动力一起帮老人新建了房屋。多年的心病解决了,老人逢人就夸:“家里水龙头坏了、电线老化了,不用我说,咱们党员就主动上门解决!”
为进一步提高村子的凝聚力,村党委还在下辖的6个村民小组分别成立了由村干部、热心村民等构成的“小洞乡村振兴促进会”。2018年4月,促进会成员注意到一块4.2亩的集体土地被长期荒废,便发动群众清理土地,并建议村党委“变废为宝”将土地公开招投标。不久后,这块土地以每年20万元的价格成功发包,村集体的“钱袋子”更鼓了。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厕所革命”……随着一项项惠民工作的完成,小洞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愈发强大,村民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劲头更足了。
强经济,落后村变成富裕村
为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2019年6月,小洞村发动村民将300多亩闲置的农田集约发包。复垦后,大片荒地变良田,水稻、粉葛、玉米、生姜等农作物迎来了大丰收,200多户村民每年每户增收1万多元。“接下来村子要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餐饮等产业,切实提高农民收入。”陈敬培规划。
小洞村村民在复垦后的农田上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为照顾家中年迈的父亲,2019年,村民陈国标从外地回到小洞村。让他想不到的是,离开了大城市,竟还能在村里的工业园找到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
俯瞰小洞村,成片农田与工业园区交相辉映。
2012年起,小洞村开始打造村级工业园,如今,占地9000多亩的工业园已有40多家企业进驻。在小洞村,像陈国标这样在工业园工作的村民就有近400人。
去年,小洞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了282万元,比五年前翻了一番。今年3月,小洞村又迎来一个好消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铺开,距离村子15公里的更合北场址确定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选址。
“当轰鸣的飞机飞过小洞村上空时,我们村的发展定会随之升到一个新高度!”对于小洞村的未来,村民们充满了期待。
兴文化,革命村建成博物馆
“我从小就在和平学校接受党的教育,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游击队,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要杀要剐随你便!”2020年6月的一个夜晚,听着舞台剧《小洞风云》的台词,不少观众拳头紧握、眼眶湿润。这场展现小洞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表现的演出,引得700人现场观看、11万人线上观看。
小洞村是高明区第一支抗日人民武装的发源地,红色革命年代,村子里近八成村民直接或间接参与了革命,陈耀聪、陈励生、叶琪、陈定、陈妹等许多革命志士曾在此留下奋斗的足迹。
2021年9月30日,高明区烈士公祭活动在小洞村举行。
红色基因流淌在小洞人的血液中,也保存在小洞村的一砖一瓦里。为更好保留红色文化,2019年,小洞村利用上级拨付的4000万元建设资金,以原址改造、连片开发的方式,建成了高明革命历史馆、小洞村史馆、农耕文化馆等,串珠成链将村子打造成“有故事的红色步行博物馆”。
从华南理工大学退休的老党员梁诚金是土生土长的小洞人。2012年起,在村党委的支持下,他立志将小洞人民革命斗争事迹整理成册。接下来的六年里,梁诚金和其他6位村民跑遍了广州、江门、肇庆等14个城市收集档案。2019年,讲述小洞村革命历程的《小洞风云》一书问世。
红色文化要保存,更要传承。为此,村民们还自发组建了一支红色文化宣讲团,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小洞的革命故事。今年95岁的老党员、老游击队员陈应才是其中一员,村子里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一位身着红军装的老人坐在大榕树下,动情地向身边围绕着的年轻人讲述当年信仰和初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