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大笑”震撼世界

作者|刘婷婷
  • 故事人物
    • 乔冠华
  • 故事地点
    • 美国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1-10-29

1971年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精神奕奕地来到了联合国大会现场。代表团入场后,忽然有记者问代表团团长乔冠华:“乔先生,你现在坐在这张椅子里有何感想?”乔冠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仰头大笑。这就是“乔的笑”。

1971年11月15日,美东时间上午10时15分,中国代表团精神奕奕地来到了联合国大会现场。这是当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中国第一次出席联合国大会。

“乔的笑”

代表团入场后,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镇定地坐在中国名牌后的那张椅子上。此时,忽然有记者问他:“乔先生,你现在坐在这张椅子里有何感想?”一向冷静的乔冠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仰头大笑。随后,乔冠华回答记者:“我现在的心情不是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

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前排左一)仰头大笑,前排左二为首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

联合国从二战硝烟中走出,寄托着人类“永不再战”的理想。早在联合国诞生之前的1945年6月26日,中国代表团成员、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董必武就在联合国制宪会议上,用毛笔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宪章规定:中、法、苏、美、英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5年10月24日,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来源:新华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要求参加联合国大会及其有关机构的工作,却遭到了无理阻挠。此后,围绕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中国政府和人民拉开了长达22年的斗争大幕。

22年斗争

谈判建交,是中国打破外部环境“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局面的方式。

1954年10月5日,中国-挪威双方同意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1955年8月1日,中国同尼泊尔建立外交关系。

1955年10月25日,周总理在接见比利时工商贸易访华团时说:中国愿同各国建交,但不急于要建交,如果对方不同意我们的要求,我们可以等待。

1970年2月,美国一边频频向中国示好,一边又让国务卿罗杰斯和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布什极力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4月4日,日本名古屋世乒赛期间,中国与美国开启了著名的“乒乓外交”。

1971年6月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公告发布并宣告尼克松总统将访华之后,一直受美国制约不能同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40多个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

决战时刻

1971年下半年,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召开在即。中美双方明白,“决战时刻”就要来临。

1971年10月25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当电子计票牌出现最后结果时,全场掌声雷动,不少亚非拉国家的代表热烈欢呼,甚至跳起舞来。场面之热烈,情绪之高涨,令人惊叹。

代表们热烈鼓掌、欢呼

当月26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电报,邀请中国政府派团出席联大。29日,中国政府宣布,参会!

1971年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成员在热烈掌声中步入联大会议厅,首次坐到置有“CHINA”名牌的席位上,随后发生了文章开头那幕。“乔的笑”被相机捕捉,成为了中国上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的定格。那一刻,乔冠华不是代表一个人在笑,那是一个伟大国家重新站回世界舞台的自信与激动。美国媒体形容说:“乔的笑震碎了联合国议事会大厅的玻璃。”

如今,这一幕已经过去了50年。这50年,是中国践行多边主义的50年,是中国全面参与和支持联合国事业的50年,也是中国持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50年。

沧海横流,更当阔步人间正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继续全力参与联合国事务,全力捍卫联合国的地位,全力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等相关报道)

收藏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