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年前的今天: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逝世

  • 故事人物
    • 贝时璋
  • 故事地点
    • 中国
  • 故事年代
    • 现代
  • 故事来源
    • 中国好故事
  • 发表时间
    • 2021-10-11

他是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是中国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他几十年前的科研成果至今仍对我国生物工程、载人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发展产生着影响。他,就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中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开拓者之一贝时璋。

他是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是中国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他几十年前的科研成果至今仍对我国生物工程、载人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发展产生着影响。他,就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中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开拓者之一贝时璋。

一本书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1903年10月10日,贝时璋出生在浙江宁波镇海县一个世代种地打鱼的家庭。1918年秋的一天,15岁的贝时璋在旧书摊上买到一本德文原版书--E·菲舍尔著的《蛋白体》,虽然一知半解,但就是这本描述蛋白质结构和组成的通俗浅显的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1919年春,贝时璋违背了父亲要他进洋行工作的意愿,考入了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济大学前身)。入学后,先在德文科,经过半年德语深化学习,此后顺利升入了同济的医预科。

贝时璋就读的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济大学前身)教学楼

洋博士不改中国心

1921年秋,贝时璋从同济医预科毕业。1922年3月,赴德国留学,从此踏上了探索生命的科学之旅。这期间,他用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三级跳,不仅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还掌握了学术思想及研究经验。

学成之后,贝时璋怀揣着科学救国的梦想,将一身科学研究本领带回祖国。1930年,贝时璋进入国立浙江大学任教并创办生物学系,提出以发展实验生物学为主要方向。

首创"细胞重建学说"

早在1932年,贝时璋就在杭州郊区松木场稻田的水沟里观察到甲壳类动物丰年虫的中间性,并发现在其性转变过程中生殖细胞的奇异变化,即细胞解体和细胞重建的现象。这一现象是细胞繁殖方式和途径的重大发现,打破了细胞只能由母细胞分裂而来的传统观念。贝时璋把这种现象称为"细胞重建",并在当时提出了"细胞重建假说"。在此之后,他进行了一系列细胞重建的研究,并提出了完整的"细胞重建学说"。这项研究长达半个世纪,执着于科研事业的他用实际行动推进了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

贝时璋不仅在生物科学领域作出了许多科学成就,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推动者。在国际航天事业刚起步之际,贝时璋创建了宇宙生物学研究室,并与有关部门合作,在1964至1966年两年间发射了5枚生物探空火箭,并成功回收了搭载的生物样品和实验动物。

研究生物科学一辈子的贝时璋与20世纪的中国共同成长,他用生命点亮了我国生物科学之光。2009年10月29日,这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离开了我们。这位107岁高龄的"世纪老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探索精神将永远鼓舞后辈在科学的征途上不懈探索下去。

(综合自科普中国、新华网、光明网相关报道)

收藏
喜欢|